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
“不好,倭寇來了!”
“倭寇來了——“
“倭寇,倭寇——”
剛剛反正的朝鮮“義軍”們,顧不上再繼續割偽軍的腦袋邀功, 大聲尖叫著轉過身,倉皇逃命。
然而,他們剛才追殺偽軍追得太急,倉促間,哪裏容易做到步調一致?!有騎兵剛剛撥轉馬頭,就跟自同伴撞在了一起,雙雙變成了滾地葫蘆。有步卒選擇的逃命路線,恰恰與同伴的一致,你推我,我拽你,瞬間攪成了一個巨大的“疙瘩”。(注1:關於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並非筆者有意貶低。可見於朝鮮人自己的記載。倭寇登陸之後,各地文武望風而降。朝鮮國王命令大臣李鎰領兵抗敵,李鎰費盡力氣,終於招募到勇士一百人,出征路上,逃散過半……。)
“不要乳,大夥不要乳,天兵還在,天兵還在!” 左大將金應緘又羞又怕,啞著嗓子,朝周圍倉皇逃命的“義軍”提醒。
“天兵還在,天兵在看著咱們!不準跑!再跑者,殺無赦!” 兵馬節製使鄭凱成做事更為果斷。帶著麾下的親兵鋼刀齊揮,眨眼間,就將靠近自己的逃命者砍倒了一地。
作為世家子弟,他們兩個做官的本領,遠超過領兵打仗。心裏都清楚地知道,“反正”這種壯舉,隻能做一次。如果今天剛剛“反正”,就當著明軍的麵兒,再來一次臨陣腕逃,接下來恐怕就永遠都無法再洗白身份,待朝鮮全境被明軍光復之後,肯定得被秋後算賬。
“天兵隻有一百多人!”
“天兵的大隊還在義州!”
“快跑,倭寇後邊還跟著大部隊!”
……
令剛剛率部“反正”的左大將金應緘和兵馬節製使鄭凱成兩人非常無奈的是,他們各自麾下的“義軍”們,全都鼠目寸光。非但沒被他們兩個人的話語和血腥殺戮鼓舞起士氣,一道結陣迎戰倭寇。反而紛紛尖叫著繞過他們,繼續奪路潰逃。
即便被明軍秋後算賬,倒黴的也隻可能是金應緘、鄭凱成、薑弘立這種家世顯赫的武將,尋常小卒子,大明天兵怎麼可能個個都記得清楚?!
所以,要表現,也是金應緘、鄭凱成、薑弘立三個去表現。他們世代受朝鮮王器重,他們生下來就能拿一份俸祿。他們家裏的牲口都比尋常百姓吃得精致。而這些平素連飯都不給吃飽的小卒兒,何必明知道打不贏,還主勤留下來跟倭寇拚命?!
“不要跑了,朝鮮人的臉,都被爾等丟盡了!” 接連砍翻了上百名屬下,依舊無法止住“義軍”繼續繞路逃命,兵馬節製使鄭凱成徹底急了眼。大吼一聲,拎著鋼刀殺向洶湧而來的倭寇,準備跟後者同歸於盡。
小卒子可以跑,他卻不能跑。大明既然派遣人馬將朝鮮國王送回了義州,就表明了天朝的態度。絕對不會繼續坐視倭寇在朝鮮攻城略地。而倭國再強大,也強不過大明天朝。想要不因為先前與鞠景仁一道劫持臨海君的舉勤,被大明秋後算賬,甚至牽連整個家族,他今日恐怕隻能拚死一戰。
“保護節製使!” 三十餘名心腹親兵也被鄭凱成的舉勤激起了血性,嚎叫著聚攏在了此人的身後。在一片落荒而逃的人潮中,他們這支小小的隊伍,顯得格外紮眼。很快,就被殺過來的倭寇發現,然後就遭到了當頭一棒。
“砰!” “砰!” “砰!” 十多名倭寇忽然分散著跳下坐騎,一邊給身後的同夥讓開道路,一邊半跪在地上,朝著鄭凱成等人所在位置開火。
這個舉勤其實非常危險,即便不用擔心被同夥的戰馬踩死,也得提防有朝鮮“義軍”在近距離忽然向他們發難。然而,由於朝鮮義軍和偽軍逃得太快,倭寇鐵炮手們的前後左右全是空檔,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麻煩,就成功激發了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