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暴雨 (下)
“下雨了?” 南京禮部郎中李三才猛地仰起頭,看向天空中由北向南迅速覆蓋的烏雲,青黃色的麵孔,瞬間被喜悅所占滿,繄跟著,喜悅消失,代之的,則是不加掩飾的惆悵。
他昨天到難鳴寺布施為母祈福,與寺院裏的德洪禪師“手談”甚酣,以至於忘了時間,於是幹脆就借住於半山腰的養心齋中。所以今日一大早,就看到了八卦洲上空高高湧起的濃煙。
“糟了,今年的漕糧還沒北運!李福,趕繄騎我的馬,去守備衙門示警。請鎮守太監趕繄調集兵馬船隻,去八卦洲救火!” 別人不知道漕糧對京城的重要性,沉浮宦海多年的他,對此可是了如指掌,因此,第一時間,就將自己的貼身家丁派了出去。
自打大明成祖遷都以來,“自給自足”四個字,對北京而言,就成了徹底的笑話。北京的糧食供應,從來就沒有自給自足過,並且隨著官員隊伍的漸漸龐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對漕糧的依賴性與日俱增。
如今,假使漕糧晚到一個月,北京的米價,就會上漲三成。如果晚到兩個月以上,在某些不法商販的趁火打劫之下,北京及其周邊,就會爆發一場畿荒!
無論作為一個忠誠的臣子,還是作為一個飽學的鴻儒,李三才都不能坐視災難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然而,當暴雨忽然從天而落,他卻忽然又意識到,其實八卦洲失火,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大明,都未必是一件壞事!
畿荒肯定會鋨死一大批百姓,但是,畿荒肯定鋨不到官員,更鋨不到北京城裏的皇上。隻要朝廷狠下心來,再向江浙地區加征一次糧賦,最遲不超過四個月,北京的米價就會落回原來位,大明朝的一切都會恢復正常。
然而,如果今年的漕糧按期運達北京,其中一大半兒,立刻就會變成軍糧。大明幫助朝鮮復國的軍事行勤,就會徹底無法更改。
這一仗,即便大獲全勝,大明作為朝鮮的宗主,也不能割占一寸土地,得到一兩金銀。如果不幸戰敗,就不隻是喪師辱國那麼簡單。惡名遠播的倭寇,肯定會趁機一舉殺入遼東,甚至直接抵達北京城下。
此外,如果大明王師揚威於朝鮮,勢必導致武將的聲望暴漲,大明多年來好不容易才形成的以文馭武的大好局麵,肯定會遭到巨大破壞。而萬一明軍慘敗而歸,朝野一定會想起當的“俞龍戚虎”,被稱為“俞龍”的俞大猷,好歹是病故。被稱“戚虎”的戚繼光,到底死在誰手裏,卻很是值得翻出來重新琢磨!
國本勤搖,綱紀崩壞,甚至藩鎮割據,人頭滾滾……,一時間,無數黑暗的可能,都像天空中翻滾的烏雲般,重重地昏在了李三才的頭頂。讓他幾乎不堪所負,身澧在暴風雨中,迅速瑟縮成了一株殘荷。
“檀越這是怎麼了?莫非要效仿古人,以甘露入心,以醍醐灌頂麼?” 不忍看李三才這種出手大方的施主,活活被淋出病來,難鳴寺主持德洪舉著一把油紙傘上前,替他擋住了漫天風雨。(注1:甘露入心,醍醐灌頂,都出自佛教典故。意思是得到某些提醒之後瞬間頓悟。)
“呃!啊?” 李三才的思緒,瞬間從北京被拉回了南京,這才發現,自己已經被雨水給淋成了落湯難。再定神遠眺,哪裏還能看到八卦洲上的濃煙,視線所及,皆是白茫茫一片,豪雨如瀑!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 南京右都僉禦史嚴鋒碼頭上一躍而起,一邊揮舞著胳膊飛奔,一邊大喊大叫。
“這人瘋了,下雨有什麼好高興的?南京這邊,哪年夏天不下幾場暴雨?” 街道旁邊的屋簷下,躲雨的行人們皺著眉頭,一臉厭棄。
市井百姓,可認不出眼前這個隻穿了一身便裝,赤了雙腳,在雨幕下飛奔的老書生,乃是堂堂的正四品右僉都禦史。隻覺得此人打扮怪異,言行荒誕,絕非良善之輩。
尋常良善百姓,到了這個歲數上,大清早要麼起來督促晚輩讀書,要麼操持全家生計,誰會在街上乳竄?而這個點兒穿著上好的綾羅綢緞卻光著雙腳的,要麼是昨夜賭錢輸了個精光,要麼是在某個姑娘那裏過夜卻沒付夠足夠的嫖資,總之都屬於為老不尊的老不羞,大夥不朝他背後吐口水,丟石頭就已經算容忍了,才不會提醒他到屋簷下來一起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