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這個規矩,自然也將不得恩蔭入士一事在朝堂上提出來了,若是任廣江可以借著是皇親國戚當了轉運使的官,那是不是其他的世族子弟也可以不必經科舉試直接入朝為官了。
做為一國之君,想要給自己家人謀點兒官職還得經朝臣同意了,原本隻是小小轉運使一職,卻在庾嶺商道通行後所帶來的利益而妒紅了眼,於是這轉運使一職也不願意給任家人了。
朝堂上的呼聲越發大了,那些無所事事又無法與寒門相比走科舉之路的世族子弟,這會兒都歡呼起來。
說什麼皇上要支持天下寒門,不準恩蔭入士,可一到自己的身上,卻還是會徇私的。
這些世族權貴見在朝堂上說了皇上也沒有表態,便支使身邊門客謀士去往京城各處文館挑撥,如這樣的文館,多的是外地的寒門子弟,聽到一向支持他們的皇上也要徇私,打破規章,不免對皇帝寒心。
不過一日光景,京都大街小巷都傳開了,皇帝徇私皇親國戚不顧章法,可也就在這一日,京城又傳出一則消息,迅速蓋過了這些挑撥的話語。
“護國夫人當年所行之事,各位可曾知道?”
文館裏,有位讀書人問身邊的同伴,由於他的聲音太過響亮,吸引來不少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中,多的是寒門出身,自是才來京城,哪知誰是護國夫人。
那位讀書人見眾人都是一知半解的,頗為得意,這就說道:“七年前,賢王與寮國四大宗師一戰,那可是全國百姓都知曉的戰跡,可大家卻不曾知道,賢王妃乃是當年最得民心的護國夫人。”
一婦人成為護國夫人?真是可笑。
先前世族中門客還在挑撥沒有離開文館的,自是知道護國夫人這名頭的來由,當即心思一動,響亮的接了話:“閣下所說的護國夫人,怕是不知當年的隱秘。”
“當今聖上對皇親國戚徇私,那可是在七年前就開始了的,這位護國夫人亦是如此,那時聖上登基,便封了賢王妃一個護國夫人的名頭,這徇私手段,當真是可見一斑。”
這門客一說,文館中的讀書人臉色便不好看了,真說著任家一個泥腿子出身的任二哥,還能直接上任嶺南做起了轉運使,現在又出來一個護國夫人了,聖上當真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公平公正,與那些權貴也不過如此。
先前說話的讀書人卻是哈哈大笑,並且搖了搖頭,“非也,非也。”
莫不是還有隱情?
眾讀書人紛紛看向他。
那人接著開口:“且問眾位,待各位高中之時立於朝堂,為國為民做出了了政績,此刻皇上若有賜封,各位會否第一時間想到自己的父母妻兒?”
高中後當了官還能出政績,能得到皇上賜封,那當然要替自家母親或者妻子謀得一個誥命,這不是曆來就有的事,且誰家好人不為自己的母親或是妻子,難不成拱手讓人麼?那豈不是傻子。
這說話的讀書人見眾人都露出會心一笑,就知道他們想法不相差了,於是說道:“那做為當今聖上,由於種種原由不得不離開生母,那麼他替自己的生母求得一個護國夫人之名,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