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過天險黃河之時,沒有大船的金軍,就靠著十幾艘隻能盛十幾個人的小船,用了七八天時間從從容容的渡過了黃河。
特麼的簡直就跟前來觀光旅遊一樣。
所以金兵統帥完顏斡離在渡河之後得意洋洋地說:
“南朝可謂無人矣,若使一二千人守此,吾輩豈能輕渡”。
所以那宋兵的懦弱腐朽,可以想象到了什麼境地……
嶽飛能夠崛起,能夠拉起一支“嶽家軍”,可以說也就是在那宋朝快要被滅亡的特殊時期的特殊形態。
當嶽飛收複了半壁江山之後,幫高宗趙構穩住陣腳之後,在趙構的眼中,可能嶽飛對他的威脅,更甚於金兵吧!
而嶽飛雖然在軍事上,是一個傑出的統帥;但是在政治上,卻顯得極其幼稚,小學生水平。
整天說什麼:“直搗黃龍、迎還二聖,複於舊都!”
你特麼的把徽宗和欽宗請回來,那豈不是同時有三個皇帝?
趙構往那擺?
而嶽飛第二個錯誤則更為嚴重,趙宋體製,武將不得妄議朝政。
這也是以文製武的具體製度嘛!
你武將就管好你的兵,打好你的仗就行了,朝廷裏的事,自然有一幫文臣處理!
而嶽飛因為趙構無後,居然建議趙構立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為太子。
(宋太宗趙光義的子孫,除了趙構之外,已經在靖康之亂中,全部被金人打包擄去了。)
做為一個武將,居然敢對朝廷最大的事情,太子儲君立誰這樣的大事指指點點,你想幹嘛?想當曹操嗎?
所以這高宗趙構聽了嶽飛的話後,冷冷地說:
“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我知道你說這話是忠心,但這個事情不是你應該幹預的……
那嶽飛聽了高宗訓斥後:“麵如死灰”,“聲落而退”。
由此可見,封建帝王的心胸,是如何的狹隘,如何的隻為自己的皇位考慮。
祖宗的製度是用來保祖宗的江山的,而現在祖宗的江山都保不住了,你特麼的還守著武將不能幹涉朝政的製度幹嘛?
當然,也由此表現了嶽飛高山磐石之忠。
“我想,嶽飛之所以會聽從高宗趙構的十二塊金牌,而不是先去直搗黃龍。
是因為:第一:如果他不聽皇帝的金牌調遣,那就幾乎成了叛軍了,在嶽家軍裏麵,肯定也是用精忠報國鼓勵軍隊的士氣,如果成了叛軍,那軍隊首先會離心離德……
第二:如果他不聽皇帝的金牌調遣,那他的後勤糧草等補給,肯定也會被皇帝斷了!
後勤被斷,部下又離心離德,那麼這支部隊,別說直搗黃龍,收複故土了,可能會直接分崩離析,淪為土匪軍閥。
所以嶽飛麵臨這種情況,他寧肯犧牲了自己!
做為一個軍事統帥,嶽飛肯定知道,他一回京,必然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但他仍然義無反顧,用一生的功績和自己的生命,向世人演繹了一個“忠”字。
嶽飛是不幸的,他曲死於風波亭,還搭上自己長子。
嶽飛又是幸運的,他成了大漢國永遠的民族英雄,萬世敬仰……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