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天,平哥哥又給馮磊,馮剛這兩兄弟講嶽飛的《滿江紅》呢!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1140年,他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
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傳說這嶽飛是西天佛祖駕下的大鵬金翅鳥轉世,一生忠君愛國,創立了嶽家軍,抵抗外敵入侵。
嶽家軍軍紀極嚴,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戰力極強,所以金兵統帥金兀術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
“姐夫,那我有一個問題搞不明白了,為什麼嶽飛這麼厲害,卻還要受製於高宗趙構,和奸臣秦檜呢?
他手下有兵,而且他手下的兵都是聽他指揮的,他完全可以不聽朝廷號令,先直搗黃龍,把金兵滅了,恢複大宋的北邊江山。
然後再回兵清君側,把秦檜他們這幫奸臣剿滅……
而嶽飛卻表現出封建社會臣下對君主的愚忠,被趙構用十二塊金牌調了回來,坐以待斃……”
這馮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畢竟是十一二歲的小孩呀?
想問題還是比較簡單!
不過平哥哥覺得,馮磊這個問題,他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嶽飛之所以聽從高宗趙構的十二塊金牌,調回京師,除了本身確實極為忠心之外,應該還有點客觀的原因。
這個客觀原因,那就是後勤。
隻要是人,就必須要吃飯,不管你紀律再好的軍隊,吃飯是第一要務。
所謂的“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這是建立在軍隊的後勤,能夠得到保障的基礎上的。
無論是人吃馬嚼的糧草,還是刀槍弓箭等武器的置辦,或者人員的補充,都是需要強大的後勤,才能得到保證的。
如果後勤無法保障,那兵士們餓死不就餓死了,隻會白白便宜了金兵。
宋朝,由於開國皇帝趙匡胤本身是武將,通過兵變當上的皇帝。
而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國時,藩鎮割據,戰亂不斷。
這宋太祖為了避免自己以及子孫手下的武將也來個有樣學樣,黃袍加身自己當皇帝;
或者武將掌握兵權後割據一方,所以在整個大宋朝,對於武將都極其防備。
具體的手段就是,將武將的權力分化,強幹弱枝,以文製武。
這麼做,好處還是有的,終宋一朝,都沒有武將割據造反。
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軍隊基本上沒什麼戰鬥力。
據說,當年攻宋的金兵,包括臨時收編的雜牌,也不過數萬人。
但金軍打到黃河的時候,僅憑一夜的擂鼓聲,就嚇退了十四萬守著黃河天險的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