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棋王(3 / 3)

3.思想上的躍遷

曾經有一個同學帶王一生去見自己的父親,據說還是國內名手。名手擺了一副據傳是宋時留下的殘局,要王一生走。王一生看了半天,一五一十地講起解局的方法,還幫古人贏了。

名手很驚奇,要收王一生為徒弟。不料王一生卻問:“這殘局你走通了?”名手說:“未走通。”

王一生說:“那我為什麼要做你的徒弟?”

名手覺得沒麵子,就對自己的兒子說:“你這個同學桀驁不馴,棋品連著人品,照這樣下去,棋品更劣。”

從中可以看出王一生的“傲”,因為他到處找人邀戰,戰勝過很多人,沒有人挫他的銳氣,所以性子就變得有些孤傲,好在這位名手的預言並沒有成真。

王一生遇到了一個撿爛紙的老頭兒,性子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與老頭兒下棋時,王一生居然連輸了五盤。之後,王一生有空就去找老頭兒下盲棋,兩人一起琢磨棋路,終於有一天王一生贏了老頭兒一盤棋。

老頭兒不僅收王一生為徒,還給了一本棋譜他。老頭兒用陰陽盛弱之道來講下棋的底層邏輯,同時也點破了王一生的弱點,太盛。

用造勢損導隨機應變,指導王一生把棋藝和道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所以他的棋藝才得以脫胎換骨般精湛。

故事的最後王一生打敗了八個對手,另一個冠軍老者輸棋後來到了現場對王一生說:“彙道禪於一爐,神機妙算,先聲有勢,後發製人,遣龍治水,氣貫陰陽,古今儒將,不過如此。老朽有幸與你接手,感觸不少,中華棋道,畢竟不頹,願與你做個忘年交。老朽這盤棋下到這裏,權做賞玩,不知你可願意平手言和,給老朽一點麵子。”

因為坐得太久,王一生掙紮著起不來,許久才嗚咽地說,和了吧。跳脫輸贏的計較,找到自我人生的新意境。破舊立新的真義,應是像王一生這樣從無到有,憑借著堅強的意誌力,開創新的局麵,卻又能體會到他的謙卑。

據說,汪曾祺看完《棋王》後寫信給阿城,叫他不要陷入道家太深。“王一生是近世以來罕見的一個深刻體現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陰柔之氣。他的性格是堅忍而沉著的。”

王一生的母親最擔心王一生因為癡迷下棋而衣食無著落。因為那時“專學下棋是有錢、有身份的人幹的,不指著下棋吃飯,”

但是母親又心疼兒子,臨終前撿人家的牙刷給他磨了一副無字棋。棋王大戰後,王一生看到那枚無字棋時,哭著說:“媽,兒今天……媽”我想在這句不完整的話中,王一生一定在“吃飯”和“下棋”之間悟到了平衡。

看完《棋王》這本小說,你根本就不會同情吃不飽的王一生,你甚至會有些嫉妒,因為他居然有這樣一個可以讓他癡迷的興趣愛好,甚至可以通過這個愛好完成對於人生意義最為遒勁而激越的詮釋。

人活著,既能吃飽喝足,又能享受到物質本身的價值,但除此之外,還要追求一些其他的東西,但是那是什麼東西呢?對王一生來說是棋,對“我”來說是書和電影,對其他人來說呢?又是什麼呢?或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要思考的問題。

“這部戲,對於我而言,真的是一種震撼,家輝哥的演繹真的封神。這戲我就沒辦法拍出來,我相信想在的徐克也排不出來這種作品了。”

“我現在也沒辦法進入王一生的狀態了。”梁家輝歎了口氣道。

對於這部戲他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原因很簡單,這戲他真的是吃了不少苦,為了帶入角色那段時間都快入魔了都,還有就是因為拍攝原因,每天吃的都是大米飯,沒有油沒有鹽,還要吃的香,一場戲拍下來,他瘦了20斤,真是瘦了不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