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沒有敷衍,而是認真的和李蘇蘇解釋著。

“我也不喜歡吵鬧。”似乎找到了共同點,李蘇蘇眨眨眼睛,唇角帶著笑,耳尖紅紅的。

“不過我妹妹很開朗,她不在這裏,和爸爸媽媽在城市裏生活。我爸爸媽媽說,等他們賺到大錢了,就帶我去城市裏,現在我是家裏最大的,要幫他們照顧好爺爺奶奶。”

孟晚沒說什麼,隻是輕輕拍了拍她的腦袋。

飯菜比他們所想的要用心精致很多,長桌擺著,雞鴨鵝魚肉都有,看孩子們饞又不敢動的模樣,幾人知道這是他們過年都不一定能吃上的美味。

突然,一群人沒由來的有些慚愧。這一頓,對他們而言是一年都不見得有一次的盛宴,可對於在城市裏生活的他們而言,卻是再平常不過的四菜一湯。

有時候他們還會挑三揀四的嫌棄著這塊肉太老,那塊肉太油,最後再不耐煩的說一句:不吃了。

碗筷都是新的,要說為什麼會知道?隻要對比一下村民們自己的碗筷就清楚了。

不過村民們用的碗筷雖然看上去有些年頭了,但卻沒有油汙黑點,和電視裏宣傳的髒亂差完全不沾邊。

可盡管如此,他們還是特意為了他們這些城市來的孩子,花錢買了新的碗筷。明明這些錢,他們都是省吃儉用,一塊一塊攢起來的。

然而,細致程度和用心程度卻不止於此。

王村長在接到消息後,立刻就召集了村民來開會,事先給村民緊急科普了一下,生怕村民們平日的行為把這些嬌生慣養長大的城裏小孩給嚇跑了。

又聽說城裏人吃飯都會備一雙公筷,叮囑了讓他們洗塵宴的時候用公筷夾。要是吃的興起給忘記了,旁的人還會不動聲色的提醒一下身旁的人。

他們知道,這些年輕人都是有可能改變自家孫子命運的人,也知道他們這些城裏孩子過來難免會有些不習慣,所以更是發自內心的,想讓他們在這三個月裏盡量過得好一些。

善意和尊重都是相互的,村裏人對他們的照顧和用心程度,自然都是門兒清。

一群人不動聲色的,在交談的間隙,狀似隨意的將肉夾給身旁的小孩和老人們,小孩們眼睛亮亮的卻不敢吃,老人們卻是直接推了回去。

孟晚坐在最尾的位置,看似不起眼,卻能剛好地將餐桌的整個局麵納入眼底。

“多吃一點,等會才有力氣幫我拿書包。”

“你吃,吃多一點,吃飽一點。”李蘇蘇咽了下口水,將碗推了回去。

“肉放在餐桌上就是給我們吃的,沒有誰應該多吃點,誰應該少吃點。”

李蘇蘇眨眨眼,看孟晚將碗推了回來。

哪怕妹妹跟在爸爸媽媽身邊,能吃到好多她沒有吃過的東西。開始爸爸媽媽帶零食給她吃的時候,妹妹還是會搶她的。

隻要她一哭,哪怕自己從來沒有吃過,媽媽也會說:你是姐姐,你就不能讓一下妹妹嗎?怎麼這麼不懂事!你是姐姐,少吃一點又不會掉塊肉,怎麼這麼饞啊你!你怎麼這麼自私,不知道要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