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供新的技術曬鹽煮鹽,郡公提供人力等支持,產出的鹽我們不僅可以讓其在嶺南販售,還可銷入中原內地,這生意前景非常可觀。”
寧純想了想道,“朝廷現在對鹽不是實行專賣製度了嗎,民製官收商運商販?”
“確實沒錯,但朝廷隻是官收,並不管製鹽和販鹽,我們產了鹽納入官倉後,可以再納錢領鹽引後,再取鹽販銷。”
“我們的鹽以前從沒有過五嶺。”
“那是以前,現在自然不一樣了。”
寧純心裏計算著,如果真能達到年產千萬斤鹽,那是很驚人的,僅是製鹽這塊就會有極大的利潤,更別說再販銷。
“我們現在一年百萬斤鹽都煮不出。”
“那是以前,跟我們合作就不會了。”
“我想不出你們怎麼能達到那個數字。”
康婆要了紙筆,然後簡單的畫了幾張圖,其中一張圖上畫著帆,
“這是八卦帆,風車裝上此帆,利用海風將海水導入鹽池,可節省許多人力。”
他又拿出另外幾張圖,
“其實海鹽並不一定要火灶煎煮,我們可以直接灘曬成鹽,利用風車可大大提高效率······”
寧純覺得很驚訝,他當然知道寧氏在合浦煮鹽是怎麼煮的,從漢代到如今唐朝,千百年來都是老法子,
可這康婆居然說不用煎煮,直接灘曬成鹽,還要用上這種帶帆的風車······
新法曬鹽第一步,納潮。
比起直接挖納潮溝,風車納潮就更強效率更高,當然比起合浦以前挑海水的落後老法子,那就先進了好幾代。
寧純將信將疑。
不過最後還是選擇相信康婆,因為此人不僅是長安粟特薩保,還是武懷玉的晉國大農。
武懷玉的技術,寧家的人力,雙方合作,
廉州新任刺史程處默,也會派人來合作,甚至北海巡檢營等也會有份,當然,廉州的俚獠垌主酋長們,願意合作的話,也可以入夥。
“我們還打算在北海造船、采珠,希望能夠跟寧氏一起合作。”康婆道。
合則兩利。
寧純其實也沒多少選擇。
就算合浦珍珠稀罕珍貴,采珠業很賺錢,但現在他們也無法獨享。
廉州是寧純和父親寧宣兩代開拓的,但現在長安的這些貴人們要來,他再不舍也沒有辦法,
除非開戰。
但寧長真寧道明他們已經試過了。
武德六年,寧長真貢合浦大珠給長安天子,李淵拒收。
寧長真他們起兵反唐,想先下手為強,結果長安天子都沒出一兵一卒,一道詔書,嶺南反唐和忠唐的先打起來,最後寧長真、寧道明兵敗身死。
欽州都督府罷撤。
寧家要不是寧純當時站在朝廷一邊,隻怕寧氏如今的地位都保不住。
看著康婆拿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合作計劃,
說是商量合作,其實哪又他拒絕的餘地。
看著康婆,寧純走神,
心中一陣悲涼。
繼而又想到,其實他們的這些做法,跟寧氏當初開拓蠻地也沒啥區別,對俚獠蠻來說,他們也是外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