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1 / 3)

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

蒼梧。

漢之廣信,漢武帝詔曰:初武粵地,宜廣布恩信,因其地處離水與鬱水交彙之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嶺南重要交通樞紐。

漢代的交趾刺史部便始建於此。

廣信還成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點。

後來宋代時的廣南,便是廣信以南。再後來分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東廣西也由來於此。

李世民之前與武懷玉曾經就設立容州都督府,還是梧州都督府還有過一番爭論的,李世民覺得蒼梧地理位置更重要,因此設都督府於蒼梧。

但武懷玉認為應當設都督府於容州。

蒼梧雖處西江之上,又當離水和鬱水交彙處,但上遊有桂州下遊有廣州,朝廷兩邊都有都督府,對於西江的掌控是不用擔心的。

倒是容江道,這裏還是朝廷力量的真空區,尤其是緊鄰著雲開大山,這塊地區是極需加強的。

梧州,暫時還沒納入直轄,仍歸桂州都督府,但已經成為預定的下一批中央直轄州,寧純調任梧州刺史,也是皇帝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若是寧純依然忠心,那他在梧州也有發揮用武之地,方便朝廷下一步將梧州改為直轄。如若寧純對朝廷不滿,他想要搞事,但處在桂、容、廣三個都督府的包圍中,尤其是梧州又在西江邊,

那朝廷鎮壓他也是瞬息之間的事。

朝滄梧而夕北海,

廉州北海巡檢營定下,這裏將駐防一支沿海巡檢兵馬。

“合浦的鹽業還是太落後了些,我們有更先進的製鹽法,希望能跟寧公合作。”

長安南城,寧越郡公府。

有客不請自來。

自稱康婆。

寧純對長安人物不熟,麵對著這位粟特胡人有些疑惑,但當他自報家門後,寧純知曉對方是武懷玉的人。

這康婆是粟特胡沒錯,但他也還是官員,長安粟特薩保,視正五品。

這個長安薩保寧純倒不在意,可當他說他還是分判晉國國公的大農時,寧純就對他客氣起來了。

晉國大農,那就是晉國公武懷玉的國官。

康婆以前跟雲定興,後來跟裴寂,再跟武懷玉,也是個有本事的粟特胡,本身也是家財萬貫大商賈。

他前來拜訪寧純,奔著合浦鹽業來的。

合浦煮海水製鹽的曆史很悠久了,不過那邊的製鹽業向來較落後。

他們以沙子鋪設成鹽田,挑來海水澆灌沙子,曬幹,如此反複多次後還要在濃度合適的時候下鹽種,以加快鹽粒結昌過程,然後再將沙子攏堆在過濾池,挑泉水澆沙以濾去鹽份,從而獲得濃度較高的鹵水。

再把鹵水挑回存放水缸,在火灶煎鹵成鹽。

合浦的海鹽生產不易,在寧氏時代,欽廉兩地產的鹽不僅供應寧氏,而且還供應內地的溪垌蠻。

不過他們的鹽也就在嶺南西部一帶,並不能進入內地。

“我們打算在廉州增建鹽場,達到十八座鹽場,沿途還要增設鹽運中轉的鹽鋪,並沿容江道修一條運鹽驛道,沿途設鹽倉,在北海也將修一個鹽倉,這樣還可通過海運到廣州,”

康婆告訴寧純,他們計劃廉州的鹽產量提升,不僅供應嶺南,還要供應到江南西道、黔中道去,

十八座鹽場,用他們的技術,年可產鹽千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