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韓慶之一點兒都不讚同朱一馮的選擇。
在他眼裏,大明朝這條破船,早就爛得四處漏水。換神仙來做宰相,也改變不了其覆亡的命運。
並且崇禎皇帝還既多疑又沒擔當,在位總計十七年,宰相卻換了五十多個。像朱一馮這種想做點正事兒,心眼又不夠壞,根基還不夠紮實的實幹派,早晚落到跟楊嗣昌同樣的下場。(注:楊嗣昌,崇禎的宰相,曾經打得李自成隻剩下十八騎逃命。後因失去崇禎信任,自殺。)
然而,韓慶之最終,還是胳膊沒擰過大腿。無可奈何地答應了朱一馮的要求,與朱大典兩人一道,北上南京為此人鋪路。。
原因除了他欠了朱一馮老大的人情,不還上就心裏不安之外。還有,當他換了角度去看,此事忽然變得十分有意思。
朱一馮是謀的是魏忠賢倒台之後的大明首輔之位,而不是現在!
即便再不懂政治的人也知道,魏忠賢之所以權傾朝野,是因為其背後站著大明皇帝朱由校。
隻要朱由校不去世,魏忠賢就不可能倒台。身為大明巡撫,沒等皇帝去世,就開始謀劃給下一任皇帝做首輔,其對皇帝的忠心,著實有點兒可疑!
偏偏這麼幹的人,還不止朱一馮一個。按照朱大典的說法,目前溫體仁、周延儒、來道登,都在積極活動。而東林黨這邊,則推出了錢謙益和孫承宗積極備選。
這些說明什麼?說明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文官們,並不在乎換一個皇帝來效忠。他們並不像各自口頭宣稱的那樣,對皇帝忠貞不二。很多時候,他們在乎的,隻是自己的才華有沒有施展空間,自己心中的抱負能不能實現,而不是龍椅上坐的那個人。WwW.com
像朱一馮、朱大典、孫承宗這樣的君子,心中好歹還裝著國家民族。像錢謙益,侯洵等鼠輩,幹脆有奶就是娘。
既然如此,韓慶之接下來的前進道路,就又需要做出調整了。
他原本計劃,是以定海屯為基地,積蓄力量,發展工業,待時機成熟,就與大明朝做一個幹淨利落地切割。然後揮師北上,碾碎一切反動派,將大明朝廷和野豬皮一道埋葬。
而不久之前,當他發現連朱一馮這等封疆大吏,對皇家的忠心都有待商量的時候。他就看到了另外一條,可能會流血較少,並且見效較快的捷徑。
用《大屠龍術》中的話說,就是先團結大多數可以團結的人,完成民族的獨立。然後,再追求民族的解放。
像朱一馮、朱大典這種有一定能力,文學素養極高,還具備一定威望的舊官吏,隻要他們將來肯與自己合作,共同抵禦外辱,確保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不被野蠻掠奪者打斷,就可以先將他們視為團結對象,然後在與外敵的鬥爭中,同化他們,改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