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裏教了十年書,從來沒見過像你們這樣不守規矩的學生,做出如此荒唐的事,豈可輕易被原諒,除非……”

除非什麼?

同學們都豎起耳朵,等著他的下文。

“除非讓我也去!”效古先生十分高冷地說道。

“……”

學生們先是一愣,懷疑自己的耳朵豎得不夠直。

片刻的沉寂過後,有人帶頭嗷了一嗓子,繼而所有人都嗷嗷大叫起來。

“別高興得太早了。”效古先生道,“到時候你們每人至少要寫一篇長賦和一首七言詩為杜若飛送別!”

“啊!”學生們全都苦了臉。

於是,一場即興的小聚,在效古先生插手之後,變成了團體帶作業野炊。

野炊的地點就在薛初融的菜地裏,效古先生讓人在菜地裏搭了兩個帳篷,男孩子一個,女孩子一個,一邊各有兩個先生負責看管,誰也不能亂跑。

書院的廚子帶著鍋碗瓢盆和食材去做飯,等到學生們散學趕過去,熱騰騰的飯菜正好上桌。

如此新奇的體驗對於所有學生來說都是頭一回,大家的情緒空前高漲,兩個帳篷裏歡聲笑語不斷。

路過的民眾稀奇不已,紛紛打聽是怎麼回事。

聽說是效古先生帶著南山書院的學子在此野炊,所有人都驚得合不攏嘴。

野炊並不稀奇,書院的學子是最喜歡郊遊野炊的。

春日踏青賞花,夏日遊湖垂釣,秋天登高飲酒,冬日踏雪尋梅。

總之隻要是風景好的地方,他們都要去玩一玩,興致來了在曠野裏也能吟詩作對。

可是現在,他們居然在一個沒有任何詩情畫意的菜地裏野炊,這是什麼新鮮的玩法?

是專程來體驗莊稼人的艱辛,好以此激勵自己用功讀書嗎?

好奇怪呀!

學生們不在意這些,他們隻管自己玩得高興,酒過三巡之後,大家借著酒意開始揮毫作賦,即興吟詩。

能進南山書院的,即便是成績最差的學生也差不到哪去,可以說除了杜若寧是走後門進來的之外,其他學生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才得以錄取。

因此,對於最基本的吟詩作賦,學生們自然不在話下,尤其今日的氛圍又極其特別,三杯酒下肚,個個都才思泉湧。

男女學生雖然不能相互串場,但他們寫的詩賦卻可以借著丫頭小廝們的手相互傳閱。

因為性別不同,大家難免又被激起好勝心,一個個全都使出看家本領,力爭要把對方比下去。

於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們在一頓野炊的時間,創作出了四十九篇《菜地賦》和近百首《十二月十五日送杜若飛出征邊塞》的詩。

效古先生很是欣慰,散場的時候特意對學生們說了一番話。

效古先生說:“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赤子之心,不然也作不出這些激情澎湃的詩賦,你們要記住今日,記住你們是為什麼聚在這裏,記住你們此時此刻的同窗情。

將來總有一天,你們會分開,會各奔前程,但是,先生希望你們不要丟失心中的那份炙熱,那份赤誠,也不要忘記,你們曾經在此送別過一個叫杜若飛的少年,至少在這一刻,他是你們所有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