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趙秉文便是趙芳菲的父親,此人向來恪守規矩,古板迂腐,不知變通,人送外號“老古董”。
看到他的言行舉止,就會明白趙芳菲的思想源頭從何而來。
“趙大人此言甚是,女孩子家家的,本就不該拋頭露麵,讓她們出門讀書已經是陛下天大的恩典,和男子一起同台競技,實在有傷風化,給聖人蒙羞。”
一些和趙秉文同樣思想迂腐的老臣紛紛響應。
“嗯。”嘉和帝頻頻點頭,目光投向陸尚書,“朕聽聞你家嫣然鬧得最歡,此事你怎麼看呀?”
“回陛下,臣那個女兒您是知道的,臣管不了她,陛下說怎麼著,臣就怎麼著。”陸尚書一臉無奈地回道。
“倒也是,那孩子連皇後都管不了的。”嘉和帝歎口氣,又問杜關山,“定國公有何高見?”
“臣沒有高見。”杜關山粗聲道,“臣隻想問趙大人一句,優秀的人才會因為參賽人數多了就變得不優秀嗎?”
“這……”趙秉文被他突然提問,噎了一下才回道,“這不是多了人數,而是多了女孩子,你想想,那些學子都是青春正盛的年紀,一下子多了那麼多女孩子在場,他們能發揮好嗎?”
“因為有女孩子在場就發揮不好,也配得上優秀二字嗎?”杜關山道,“定力這麼差,日後到了官場,肯定經不起誘惑,腐敗是早晚的事。”
“你,你這是胡攪蠻纏!”趙秉文說不過他,氣得老臉通紅。
這時,隊列中走出一位風度翩翩,氣質儒雅的中年文官,手持笏板朗聲道:“陛下,臣以為定國公說得有道理,讓女學生參賽,不僅可以更好地檢測出真正優秀的人才,還能彰顯陛下的仁德公正,寬大胸懷,實乃一樁可記入史冊的美談。”
此人便是陽春雪的父親,京城第一詩書世家陽氏家族的第六代家主,陽明磊。
陽家世代皆聖賢,不愛功名不愛錢,族中子弟多才俊,隻做文章不做官。
流傳於坊間的四句順口溜,便是對陽家人最真實的寫照。
最後一句隻做文章不做官,指的是陽家子弟雖然全都滿腹才學,卻隻喜歡做編書修史的差事,不喜歡做朝堂上勾心鬥角追名逐利的高官。
因此,陽家子弟大多在翰林院擔任編撰之職,既不想著升官,也不參與黨派之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調離過翰林院,導致翰林院的陽氏都出現了四世同堂的盛況。
嘉和帝喜歡陽家這樣安守本分的臣子,陽明磊本人又是才學出眾滿腹經綸,便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時常請他入宮為自己和皇子們講經論道,答疑解惑。
眼下,聽到陽明磊也讚同讓女學生參加君子賽,嘉和帝便不再糾結,直接拍板道:“既然陽愛卿認為是好事,朕便準了,朕也想看看,這群女娃子能賽出個什麼花樣來。”
說罷轉頭吩咐站在身旁的江瀲:“女孩子們頭一回參賽,千萬不能出什麼岔子,韓效古那個老頑固最聽你的話,你去協助他布置賽場,規劃行程,等到比賽那日,讓你手下的人去現場維持秩序,從現在開始到比賽結束,書院全體師生的安全問題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