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時不待我(二更5000字求訂閱)(2 / 3)

“父皇您沒事吧?”

天子在妻子和兒子的攙扶下勉強依著扶手坐起來:“朕很好,不要錯以為朕並糊塗了,朕心裏清楚的很!軍功爵授田製崩垮一半,這一半就土地就占了天下耕地的二成,你知道這二成土地到誰手裏了嗎?諸侯王、列侯、豪民、商賈共分之,那部分失去田地的軍功爵經過幾代也貶為庶民,現在淪落到和黔首百姓一樣躬耕於田壟之間!

任由其惡化下去不出二十年軍功爵萎縮一大半。剩下少量良家子如何維係龐大帝國的軍事動員?閭裏製度需要大量的五大夫加強動員,監管百姓和閭左之民,沒有足夠的高爵者替漢家看守最底層,我泱泱大漢轉眼間會分崩離析,重複亡秦之苦。”

王皇後被嚇的不輕,她畢竟是個久居深宮中的婦道人家。入宮之前生長在閭裏中見識過五大夫管束黔首的厲害,哪家莊戶好吃懶做不按時勞作,裏正有權用鞭笞懲罰,每當懲罰不聽話的莊戶時,都會冒出上百號人層層疊疊的圍觀,鄉裏主掌教化的三老、亭長和遊繳也會來監督,即使他們有事來不了。差官和求盜也會代為監督。

對平民黔首管束到骨子裏的強大製度,公正公開的懲罰措施是留給她少女時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曾經她的異母兄弟田蚡和田勝因為不暗示返回閭裏,就曾經挨過一通鞭笞,幸好他們寧願挨打也沒有擅自翻越裏牆。漢律裏平民翻越裏牆是重罪,重則論死的極刑。

“父皇,您不要嚇孩兒。”

劉徹嚇的瑟瑟發抖,他哪見過天子作出疾言厲色的模樣。印象裏他的父親永遠是風度翩翩,永遠那樣從容淡定智珠在握。

“太子還是太年輕了。”天子歎息一聲。

假若泰一神再給他十年時間整理朝政。他有信心把崩壞的格局重新整頓,把失去的人心一點點收回,慢慢勘磨太子的棱角讓他更加成熟,達到一名合格皇帝所應有的的資質。他可以把自己施政多年的經驗通過言傳神教告訴他,這樣他就可以了無牽掛的去見父親和祖父去了。

可惜天不予我!時不待我!

天子攥緊拳頭憤憤不平,他覺悟的太遲太遲,如果早五年有所覺悟一切都會那樣的完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朕初讀這句覺得格調太低了些,現在想來此句才是精華之所在!朕早有雄心滅匈奴,勵精圖治十幾載,造馬場購馬種編練騎兵萬餘騎,無奈病軀已經不堪大用,伐匈奴的大將也已喪盡,這是朕的一大遺憾!”

曹時的眉毛一挑側耳傾聽,天子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太子有心滅匈奴使朕非常歡喜,你將來若為丞相定然要伐匈奴,朕是想問你如何準備伐匈奴策,如何讓我大漢江山不被那匈奴賊子給拖垮了,如何滅了匈奴保證草原大漠不生胡種為禍萬裏草原?”

王皇後很擔心,她一聽到匈奴就緊張的很,匈奴人的狡猾和殘忍令人印象深刻,每次她在宮中聽到的永遠是匈奴人過長城破某縣,突入某郡掠走多少漢家子民,聽的她一陣陣揪心。

曹時躬身道:“臣支持伐匈奴!更支持太子效仿秦昭王坐鎮後方調撥糧草,親自調兵遣將支援大軍征討匈奴,既可以增強見識開闊眼界,也可以通過調撥糧秣運使民夫,發兵遣將中學會許多言語無法直觀傳授的軍事常識,還可以從京師之外了解大漢江山內外的不同之處,避開百官公卿的影響看到每個閭裏村落,每個民夫家庭的生存狀況,有助於太子了解漢家也有助於針對誰的改革。”

劉徹驚訝道:“為什麼還要出去,我坐鎮長安不也一樣可以調兵遣將嗎?”

“大風歌人人會唱,可是太子殿下知道威加海內的意思嗎?太祖高皇帝的軍功至高無上,不論諸侯王或者列侯都遠遠不如,可以把軍隊運用的有如臂使,軍中上下崇拜太祖高皇帝的強大,文武百官不敢在麵前露出絲毫輕視的態度,隻要您做到那一步就永遠不用擔心那些頑固不化的大臣不服您,天下的百姓和軍中將士也沒有不服您的。”

劉徹眨眨眼,更像個求知欲旺盛的少年:“那我該怎麼做?袁盎曾經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郅都勸說父皇亡一姬複一姬進,母後從小教育我我不可以做任何危險的事情。”

曹時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文臣處於保護朝局的穩定性,強製天子不可以做任何危險的事情,他們的行為仿佛把天子關在牢籠裏,隻有少數幾個安全的行宮可以自由出入,出巡時必然是全副武裝小心翼翼。唯恐平民出現驚嚇了車架,保護可謂細致周到。

但那樣的帝王生於深宮禁省之內,長於婦人之手,不知農時不辨五穀,縱然富有四海卻如籠中鳥被鎖起來徹底和世人隔絕,即使幾代皇帝沒有感覺。可時間長久下去皇帝會變的越來越無知,就像被蒙上雙眼綁住雙手,如果出現權臣或者官僚集團腐敗變質,天子就隻有依靠外戚、宦官來行使權力,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