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3 / 3)

果然,他話音剛落,李林甫便霍地轉過身來,眼中掩飾不住他的驚喜之色,他連忙拍拍李清的肩膀,將他按坐下,又摸了一下鼻子嗬嗬笑道:“這雨倒比剛才下大了,我一時也不好回去,不如咱們再聊聊。”

“李清洗耳恭聽!”

李林甫坐了下來,他沉思一下,徐徐說道:“安西不比隴右、河西,它既要防吐蕃的北進,又要阻止西麵的大食東進,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我大唐在安西的兵力卻不多,僅二萬人,這也是駐防遙遠,耗費糧食過於巨大的原因,人數若太多,朝廷也難以負擔,所以朝廷在安西采取的一貫策略便是扶持中小政權,以附屬國的方式實行自治,再設安西節度使對安西廣袤的土地進行控製,這次老夫推薦你為高仙芝之副並掌管政務,其實也是想給你更多的機會,但沒想到皇上卻加你為沙州都督,這就證實了老夫的一些猜想。”

說到此,李林甫迅速地瞥了一眼李清,見他目光沉靜,絲毫不受自己話尾突然的轉折所影響,李林甫也不得不佩服他沉得住氣,就仿佛兩個討價還價之人,為買李清手中的信件,李林甫在不停地提高買價,而賣家李清卻不動聲色,摸不透他的底線,李林甫隻得暗歎一口氣繼續道:“皇上加你為沙州刺史、豆盧軍都督的深意,決非是有的人所言,皇上念舊什麼的,老夫敢保證,這必然是經過他深思熟慮後才決定的。”

這時,李清的眼中開始有了些亮色,似乎悟到了什麼,李林甫心中暗暗歡喜,他終於有點動心了,但有些話又不能說得太明顯,便含蓄地道:“安西節度是十大節度裏兵力最少的,但卻是唯一一個派宦官監軍的地方,侍郎,你明白老夫的意思嗎?”

李清此時的瞳孔已經漸漸縮成了一線,他終於明白了,他一直在考慮李隆基為什麼要將沙州劃給安西,而且還再加了三千軍的編製,他知道這決不是什麼李隆基的念舊,應該是有深意,但所謂當局者迷,李清一直沒有想通此事,直到剛才提到監軍,李清才恍然大悟,其實這就是李隆基的老把戲了,用自己來抑製高仙芝,同時也讓高仙芝來抑製自己。

自己為安西副職,主管政務,李隆基覺得自己的勢力還有點弱了,便將沙州還給自己,並增加兵力,讓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和高仙芝抗衡。

李林甫分析得很準,李清看得也透,事實確實如此,自天寶五年皇甫惟明事件後,李隆基便開始著手對邊關大將私募軍隊一事進行暗查,他尤其擔心的是安西,這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高仙芝若願意,可輕而易舉地在西域建國,他也查出高仙芝和突騎施的關係過於密切,手下甚至有近一萬突騎施的騎兵,這讓李隆基十分惱火,但安西戰事連連,他一時不好調走高仙芝,於是,便采取折中之計,命邊令誠為監軍,對高仙芝進行時時監控,但他又惟恐邊令誠被架空,便趁將李清外放到安西的機會,再一次布一個局,讓這二人互相製衡。

“多謝相國,李清心裏有數了,此去安西,必不負相國的希望,也望相國在朝內能多多支持錢糧,讓李清早日有一支精銳之軍。”

李清說完,便果斷地從行囊裏掏出李琮寫給其妻舅地那封信,鄭重地遞給了李林甫,誠懇地說道:“章仇相國之死,李清心中明白,根源不在相國,望相國記住這次廢東宮的教訓,莫讓飛鳥都被射盡了。”

李林甫默默地望著這位多年的老對手,感受到了他的誠意,心中也生出一絲感動,他輕輕按住李清的肩膀,微微笑道:“與你為對手一直是我的樂趣,可與你為友是什麼滋味,我卻從來沒有嚐過,今回倒要試一試,保重!李侍郎,我們明年春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