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1 / 3)

李清回頭,隻見楊國忠似笑非笑地站在自己身後,目光陰沉,嘴角掛著一縷冷笑,他好酒貪色喜斂錢財,卻做了彈劾官員操行的禦史中丞;他好吃懶 做,賭術上乘,便自詡精於度支,戶部侍郎做不到,卻得了須‘丈尺間躬自審閱’的太府寺卿;他縱奴橫行長安裏陌、巧取豪奪他人財物,卻成了維護長安治安、保 持都城穩定的京兆尹;身任三職,皆是位高權重的實職。

楊國忠的仕途平步青雲,但沒有達到他所渴望的飛黃騰達的境界,他痛定思痛,終於發現阻礙 來自與他患難相交、有恩予他的李清,隨著他的地位提高,漸漸地心態也變了,從仰望到蔑視再到現在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官商事件’、‘李驚雁和親事件’,都 是楊國忠針對李清而專門炮製,隻可惜沒有能夠成功。

從職務來說,李清的戶部與楊國忠的太府寺界線分明,戶部‘掌財經政務但舉大綱不涉事務’,而太府寺則是具體事務的執行機關,‘掌財貨、糧食貯藏與貿易諸事,凡四方貢獻、百官俸秩皆歸其出納’,這就有點象後世的財政部與工商總局、國庫、海關總署的關係。

但現在卻有些變化了,李清建議成立‘官櫃’,統管大唐貨幣,要將他楊國忠的左藏從太府寺劃出去,還有少府監的鑄錢,最後都統歸戶部直屬,也就是說,戶部要實管天下貨幣的收支、發行。

這就是楊國忠指李清不厚道的地方,他認為李清這次是借改製之便來加強自己的權力,他上下打量李清,臉上浮起一絲嘲諷的笑容,“我與李老弟認識也有多年了,一直以為李老弟的腳頗長,跑了南詔跑西域,而現在卻忽然發現李老弟的手更長。”

李清仰天一笑,笑容誠摯地望著楊國忠道:“小弟手腳長點也是受皇上指使,為國操勞之故,實在不值一提,倒是楊大哥愛穿女裝的怪癖,小弟今天才有耳聞,慚愧!慚愧!”

李清此言一出,旁邊幾名官員都忍不住‘撲哧’一笑,楊國忠裙帶之癖,長安人人皆知,楊國忠的臉頓時漲成豬肝色,他剛要發作,李清卻微微一笑,手一擺道:“該上朝了,楊大哥請歸位!”

上朝的鼓聲隆隆響起,五品以上的官員分置兩列,從長長的龍尾道依次步入大明宮含元殿,含元殿宏偉高大、地勢挺拔,為長安城製高點,從大殿口望出去,壯觀 的長安城盡收眼底,讓人不由生出攬萬裏江山入懷之感歎,在這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下,原本笑聲不斷的百官也漸漸繃直了嘴唇、拉長了臉孔,眼光肅然,一個個鴉雀無聲。

‘當!’地一聲鍾鳴,當值太監高亢的長音久久地回蕩在大殿上:“皇帝陛下駕到!”

兩行儀仗隨即舉皂旗、黃羅圓頂傘而來,接著是數十名太監、宮娥以及近身侍衛魚貫而入,片刻,才見頭戴衝天冠、身著赭黃色紋綾袍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緩步走來,在龍椅上坐定,下麵百官在太子李亨的帶領下一齊躬身施禮,“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各位愛卿免禮!”

李隆基掃了一眼大殿,目光落在戶部尚書張筠背後的李清身上,他微微一笑道:“今日乃大朝,所議諸事頗多,為節省體力,凡五十歲及從三品以上者,皆賜座!”

大唐官場論資排輩,能做到五品以上者大多已經四、五十歲,故此令一出,大多數官員都有了座位,李清雖不到三十,但他禦史大夫的頭銜未去,且爵位也到了從三品,故也得了座位。

未夠資格的官員都自覺站到後麵,不過寥寥百人,大殿裏稍稍忙碌一陣,很快便安靜下來,李隆基見狀,便笑問李林甫道:“李相國,省試安排如何?”

李林甫出班施一禮,沉聲答道:“啟稟陛下,省試定在四月初十,距今尚有十日,按製由禮部和吏部會考,今年主考是禮部侍郎達奚珣,副考則為吏部考功署郎中苗晉卿,開進士、明經二科,目前從各地方雲集京城士子已不下三萬人,戶部前日已經開始驗牒,一切進展順利,請陛下放心!”

李隆基點了點頭,目光掃了一眼群臣,“達奚、苗二卿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