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初見太子(2 / 3)

李琳象是想到什麼,仔細看了看他,脫口而出,“賢侄可有婚配?”話說完,可又覺得不妥,“罷了!罷了!”他無奈地搖搖頭,上轎走了。

李清聽他忽然問及自己婚配,又想起昨日遇到李懷節之事,暗忖道:“難道李懷節真的向皇上求親了嗎?”他望著他步履蹣跚,似乎老了十歲,讓人憐憫,又想他對自己的恩情,李清報恩之心沛然而生。

這時,一名高大白胖的宦官帶著幾個小太監,大搖大擺走出來,左右東張西望,大聲尖叫道:“哪位是劍南李參軍。”

李清連忙舉手,高聲應道:“在下便是!”

不料那宦官瞥了他一眼,冷笑一聲,卻沒理他,依舊探身張望,尖著嗓子繼續問道:“我再問一遍,哪位是劍南李參軍。”

這裏就隻有自己一人,他何須多問,李清心領神會,從懷中摸出兩顆鴿子卵大小的明珠,握住他手暗遞去,“在下便是劍南李參軍。”

這些珠寶便是海家要送到吐蕃之物,被高展刀從船上拿到,它和走私無關,自然被李清沒收‘充公’。

那宦官手搓捏一下,眼睛立刻笑眯成一條縫,白胖的臉上象綻開一朵花,連聲怨道:“你怎不早說,太子殿下召見你,請跟我來。”

東宮的主殿叫明德殿,是太子處理公務和接見朝臣的地方,但那太監卻領著他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門,在小巷裏彎彎曲曲而行,仿佛在走一個迷宮。

“李參軍,見太子的規矩很多,你又是第一次進宮,得先學會行禮,等太子有空了再來召見你。” 那宦官似乎看在兩顆珠子的份上,又多補充一句,“等會兒,你給崇文館那幫酸儒說一下,你不見太子麵,這禮儀至少可以少掉一半。”

李清聽說還要學禮,心中著實鬱悶,事情緊急,怎容如此磨蹭,他不識宮中品銜,隻看這中年宦官走路趾高氣昂,便推想他不定是個管事的,笑笑問道:“不知公公尊姓大名,我回去後逢年過節也好托人送些成都的土產來。”

這句話那宦官愛聽,他立刻笑咪咪道:“多謝李參軍美意,咱家叫李靜忠,是伺候太子的老奴才,以後李參軍有事,咱家不定幫得上忙。”

‘李靜忠!’李清心中突地一下,難道他就是李輔國不成,他隻記得李輔國是後來改的名,至於原來叫什麼,他卻不知道,不過看這宦官的年紀和氣勢,又姓李, 可能性極大,若是的話,將來可手握大權之人,李清思量一下,決定還是壓下這一寶,他從手上抹下一隻祖母綠戒指,塞了過去。

“李公公說得不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誰沒個難事,我這人就喜歡交朋友,若李公公不嫌棄,咱們交個朋友如何?”

李清猜得不錯,李靜忠便是後來的李輔國,輔佐李亨即位,又殺張皇後,擁立代宗李豫,權傾一時,中唐宦官亂朝便從他開始。

李靜忠早就瞥見李清手指上那顆極品祖母綠,見他終於送來,心中歡喜之極,太子做事謹慎,約束手下極嚴,所以他雖是太子的心腹,但平時油水也不多,太監不能人道,自然對財物尤其看重,這是天性,就如同狗天性愛啃骨頭一般。

他見李清出手如此闊綽,有意和自己結交,又知道他是章仇兼瓊派來的人,一定有什麼急事,李靜忠迅速平衡了公與私之間的關係,微微笑道:“李參軍將咱家當朋友,咱家怎能不幫忙,你跟我來。”他竟不再領李清去什麼崇文館,而徑直朝太子的內宮走去。

太子接待朝臣的規矩極嚴,若非宗室,一般的朝臣隻能在明德殿接見,且有書記官記錄,將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要記錄下來,上報給唐明皇,更不允許太子擅自出宮 去見外官,所以李亨的許多暗事都是交給李靜忠去辦,李靜忠故而也有一定的特權,這就是李清善於變通才得來的運氣,若他不結交李靜忠,而是正正經經去明德殿 拜見太子,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拿出證據,搞不好連進殿門的搜查關都過不去。

況且就是拿出來,太子又敢要嗎?

李靜忠先找了一件太監的衣服給李清換上,見他無須,又將領子拉高一點,將他喉結遮住,這才領他穿過幾條小巷,從一扇偏門進了太子的內宮,一路上侍衛戒備異常森嚴,李靜忠隻管大搖大擺的走,也沒有誰敢問他一下,隻是李清不停地摸著這太監的衣服,心中實在難受之極。

.........

大唐太子原名李忠,立為皇太子後改名為李亨,這個新年,他一直便過得悶悶不樂,自去年柳升坐贓案發後,李林甫便抓住機會,一道一道給他下套子,鏟除他的 心腹和支持者,先趕走京兆尹韓朝宗,又劍指李適之,最近再一次聽到宮中線報,李林甫密告李隆基,朔方節度使王忠嗣欲擁立太子即位,而李隆基竟一連幾夜都沒 有睡好覺,李亨開始恐懼起來,這和當年廢前太子李瑛時是何其相似。

他剛剛送走嗣寧王李琳,昨天夜裏,宮中傳來消息,皇上忽然改變主意,竟有意將李琳之女李驚雁下嫁契丹李懷節,不用說,這一定又是李林甫手段,報複李琳對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