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坐回法床上。
徐空蘭帶著我給佛爺磕了三個頭。
我學著徐空蘭的樣子,盤坐在佛爺法床對麵的地上。
不知為什麼,腦海中突然蹦出了飛霞,倏地又想到了三個字“私生子”,我覺得自己坐在這裏,簡直是褻瀆神靈。
佛爺的聲音把我拉回現實。
“作為一個佛教徒,不懂得四諦法(即四條真理),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也可以說不懂四諦法,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佛教徒。四諦法,又被稱作四聖諦,它和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或六根、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些是苦的原因),是眾生的基本生命存在形態,是佛教所建立的基本原因,也是一個眾生從開始信仰到最後成佛的一條必須遵循的道路。”
佛爺的聲音很好聽,很適合宣講佛法,就像單田芳的嗓子很適合講評書一樣,無可挑剔,無法替代。
我正襟危坐起來,開始很認真地聽他宣講佛法。
他麵容慈善,平靜地告訴我們,四聖諦,包括苦、集、滅、道四諦。
苦諦,是要讓眾生認識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的、甚至是在輪回中苦苦掙紮的眾生們可能遇到的一切痛苦:生、老、病、死、怨憎會(即我們常說的冤家路窄,不喜歡的人或事偏找上門來)、愛別離(你喜歡的事或人不得團聚)、求不得(欲望總得不到滿足)、五取蘊(指人生的種種貪欲、執迷,這是痛苦的總源頭),讓眾生知道這些痛苦的本質,了解它們的性質和生成的原因。而苦諦生成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集諦(“集”是“原因”的意思)。
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有兩條:一條叫“業”(幹事情),這是致苦的正因;一條是“惑”(煩惱),這是致苦的助因。因為我們了解了苦的真實存在,知道了苦的成因是集,就要下決心,斷絕業和惑。
佛爺很激動似的,雙手搓動手裏的念珠,靠在法床後麵的黃緞子軟靠背上,微笑著口吐珠玉,舌綻蓮花。
他說滅諦不好理解,因為我們要具備了很多條件以後才能了解。
至少要不斷熏習“空性”和“緣起”(即“緣起的道理”,指現像相互依存的關係)的道理,學習法相(佛教很多專用名詞的道理)和禪定的境界,才能了解小乘聖者“阿羅漢”的“滅盡定”。
這個滅盡指的是煩惱。
他說,滅盡煩惱之後達到禪定境界,那樣就可以止息長劫痛苦不堪的輪回,熄滅痛苦和煩惱的火焰了。大乘的最高境界是佛寶的法、報、化三身。
報身和化身是有形狀和色相的,而法身的功德事業和甚深超妙的光明幻化境界,是佛的涅磐寂靜境界。除非等、妙二覺的菩薩,是不能現觀(如實地感知和體會)的。但可以說,那是很美的、很快樂的功德事業和境界。
如果發覺了自己的痛苦,又有斬斷集諦這條苦根的願望,還知道了斬斷苦根之後的美好境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就必須要有一整套的方法去實現這個目標。
小乘的止觀雙運,精進禪修,大乘的四攝六度,悲智萬行,甚至是密乘的四部瑜伽,金剛總持,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煩惱障、所知障(在智慧上存在缺陷,對法界一切事物的本性和成因不能真實的了解和體會)被消滅之後的美好安詳的境界。
這些修行的方法,就被稱為道諦,是一條通往快樂和解脫的道路。
我們想要了解和達到那些聖人的境界,就必須刻苦地按照這些方法去執行,尤其是對自己內心的改造,這是最徹底、最痛苦、最艱難、也最富有成效的革命,是對自己的煩惱、貪欲、嗔恨、愚癡這些煩惱的徹底根治。
我當時能做的,就是記憶,強化自己的記憶,這是在學校裏養成的習慣。
盡管當時還不能夠更徹底地理解這些話的意思,但是我至少可以記下來,以後不懂的地方再一一地問老師,這是我一貫的學習方法,此刻也不自覺地用上了。
佛爺又笑了一下,解釋道:“我說的這些,你們不一定馬上就能懂。但是我剛才的話,總的目的是讓你們珍惜機會和時間,努力多學習些佛教的知識,多掌握一些醫治自己內心煩惱和痛苦的方法。雖然你們不一定能很快修出結果和成效來,但至少,在你們今後的生活中,會少受一些傷害和痛苦。”
我感覺從心裏打了一個寒戰,悄悄抬眼看了佛爺一眼,又趕快避開。
佛爺那溫和的目光從我臉上一掃而過,然後平靜的聲音落進了我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