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2 / 3)

為感謝郅玄,粟虎等人主動提出,各家會派一批精銳加入新軍,隨新軍一同作戰,戰後再各自調回。

“武器、甲胄和糧草臣等自備。”

郅玄搖頭表示無需如此,調入新軍就是新軍成員,哪怕隻是暫時,此類物資也該由他提供。

粟虎等人堅辭不受。

“君上厚恩,臣等心領,然規矩不能破。”

郅玄堅持要給,卿們堅決不收,你來我往拉鋸半個時辰,都沒打算讓步。實在沒辦法,雙方隻能妥協,人由各家出,物資郅玄出一半。

“君上仁厚!”粟虎等人拱手道。

郅玄心累。

送東西送得如此困難,他還是第一次體驗。

各家子弟加入新軍的事情談完,話題順勢轉向國戰。

春耕已經結束,夏種仍在繼續。

按照諸侯國的傳統,國戰大多安排在秋收後,畢竟糧食是重中之重。壯年都被拉上戰場,田間缺少勞動力,很容易出現問題。

如今的西原國沒有這樣的困擾。

改進的農具大大節省人力,從草原送來的奴隸也能填補人手空缺,無需擔心國戰開啟之後田間無人勞作,以致於損失整年的糧食。

此外,郅玄和卿大夫們早有準備,從去年開始就派遣商隊,從別國大批收購糧食和牛羊。

依照廚發明的辦法,牛羊宰殺後被製成耐儲存的肉幹,糧食也被妥善保管,足夠供應大軍所需。

最開始,氏族們沒想到從國外收糧,都準備從封地征收或是由參戰的人員自備。

國家開戰,士兵自己準備武器幹糧,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卻是諸侯國的傳統。

西原國國力強盛,國君和領軍的氏族會提前準備部分物資,例如武器甲胄,在征戰中分給士兵。實力差一些的諸侯國,東西全要士兵自備,有的甚至連箭杆都不發。

得知氏族們要征糧,郅玄攔住眾人,在朝堂上道出早就準備好的計劃。

糧食不夠吃無需在國內征收,可以從別國購買。商隊全都安排好,需要多少記錄下來,隨時可以出發。

各國氏族都會儲糧,區別在於量大還是量少。給出足夠的價格,郅玄不認為對方會不動心。

西都城內商業繁榮,商坊內人來人往。郅地新城更是邊地貿易中心,可謂是遠近聞名。可見西原國貨物的受歡迎程度。以貨易糧,給出少部分讓利,運送貨物的商隊必暢通無阻,甚至會成為各家的座上賓。

郅玄的計劃是廣撒網多捕魚。

為免引起對方戒心,也避免給別國造成動蕩,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商隊每次交易的糧食數量限製在一定範圍,交易對象不做限製。

單筆生意不多,多做幾筆就能積少成多。

“如此收糧,則國內糧食不缺。”

聽完郅玄的整個計劃,卿大夫們都是瞠目結舌,仿佛打開新世界大門。

原來事情還能這樣?

仔細想一想,的確是個相當好的辦法。

之前沒人實踐,或許不是沒想到,而是不具備條件。

能讓各國氏族趨之若鶩的商品少之又少。迄今為止,僅有郅玄能夠拿出來,還可以大批量提供。

經此一事,卿大夫對郅玄無不佩服,對年輕的國君也生出幾分忌憚。部分人甚至覺得郅玄早就在謀算東梁國,發展商業也是其中一環。

“算無遺漏,曆代先君少有能匹敵者!”

以諸侯國的政治形態而言,被氏族忌憚不算是件壞事。郅玄發現以後也就聽之任之,沒有設法扭轉形象,更沒開口解釋,任由眾人自行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