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信息量頗大!(2 / 3)

蒙恬含著微笑靜靜地聽著,心裏在想什麼則不可而知了。

帝國有點怪,特別是皇帝看上去更怪,任何一個君王都恨不得將所有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帝國皇帝明顯是持續地在將權力平攤下去。

中樞指的皇帝、執政府、太尉署、將軍府和近期新晉崛起的檢察署,大概是近一兩年皇帝先是不留痕跡地將一些權力的行使權轉交到各個部門,隻是保有決策權,然後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一個叫作“法案”的東西突然就出現了。

法案是什麼玩意?其實懂的人真心不多。

近一兩年大多數官員都發現了一點,他們提出的意見隻要有效,通常是會被記錄並存檔,某一段時間後會被拿出來在大朝會進行討論,隻要不是出現太多人反對,那項建議就會歸納到“補充條例”的檔案裏麵去。

那樣就算完了嗎?不!像是有一些地方官吏收到什麼行政指令,會去詢問民間的群眾,比如哪一項東西好不好,然後進行數據整理。等待收集到足夠多的民間意見,那項“補充條例”就會被某個官員提出以律法形式確定的方式,正式成為律法的一部份。

好高級好先進的樣子啊?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事情還真就不顯得特殊,不就是換成了以前的民間三老收集意見向地方官府彙報,然後再由地方官府彙集向中樞,經由中樞的討論再選出可執行的意見,形成國家律法的一部分嘛!

帝國改了一下方式,是先建立起一個框架,由上而下向民間收集類似於民調之類的數據,但其實根本意義上是屬於“換湯不換藥”的一種,由被動轉為主動。

如果說帝國近期的改變隻有關於法案的確定方式那就太簡單了,皇帝以前對軍權最為重視,其它方麵雖然是一手抓住但卻很少在細節上進行操控,最多就是在大方向上進行把關。近幾年來皇帝已經不再提出什麼建設方案,甚至連細節都已經不再過問,隻是仍然保留著把關的權力,但是已經有兩個年頭不再否決任何民政提案。

文官集團會喜歡皇帝放權,因為隻有放權的皇帝才能夠讓文官係統擁有更多的自擇權。不說文官集團追求自擇權到底是基於什麼出發點,但有一點可以絕對的確認,那就是文官集團的思維通常都比較活躍,他們有太多太多的理念想要完成,前提就是擁有治理選擇權。

武將集團估計才是最不希望皇帝放權的集體,特別是皇帝“專寵”軍方為前提之下,一個強硬把控所有權力的皇帝才會是武將集團最為樂意的。從某些方麵來說,軍人的特性就是服從強大領導者,除非是有什麼難以告人的野心,否則都希望能夠有一名傾向於自己的強權人物來進行庇護。

包括勳貴集團也不希望皇帝過度放權的情況,隻要不是皇帝太混賬或者勳貴有野心,不然皇帝和勳貴其實應該是最天然的聯盟,畢竟都做到勳貴這一階級上來了,隻有社會形態保持固定,他們才能安然地享受富貴,甚至子孫後代也能更久地被餘蔭所保護。

蒙恬卻是不能表達什麼,他畢竟與沒有軍職的劉邦不同。

呂哲從建立軍隊的那一刻起就留下了“後門”,既是類似於政~委角色的典校,後麵也發展出了隻對皇帝負責的軍隊法官(憲兵)這種係統,對於一些有野心的人最為難受的是軍餉製度的確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