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如何是好(3 / 3)

在春秋時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解讀是:天底下的土地都歸於統治者治理,治理地方的大小領主亦是統治者的臣工。

春秋時代是一個封建的時代,講的是“你的就是你的,我的才是我的;你的臣子是你的臣子,你是我的臣子”,因為是封地領主製會牽扯到“財產自主權”的意識,但是經由中央集權製度那麼一搞就變成了“你的不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你是我的臣子,你的臣子也是我的臣子”,等於是天下第一人(皇帝)擁有了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封建時代的財產自主權也消失了。

中央集權製度帶來的是什麼?就是所有人都盯在“天下第一人”的寶座,因為隻要坐上了那個寶座就能對天下蒼生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結果就是人人都期盼著能夠天下****,來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可怕循環。

呂哲希望掌握絕對權力嗎?是個人都有權力欲望,隻是懂不懂得控製罷了。他一直都在極力控製自己的欲望,很多時候是將暴虐抒發到對外上麵,心情順暢了才能好一些地對待治理下的民眾。

在國策需要的前提下,發現強硬比溫和更好用的時候,特別是關乎到帝國能不能長久具有那些新占領區的時候,更考慮到未來一再開拓出去的一係列移民充實,呂哲其實已經動搖了。

不是說呂哲對外開拓的理念動搖,是凡事對內溫和上的猶豫。無論他對內是不是真的溫和,或是一直假裝溫和,發現強製執行比勸導更有用的時候,原本因為民眾不配合邊郡國策內心裏未嚐沒有失望和不耐煩,一個兩個說應當對民眾強硬一些,再有張耳等一些人鑽了律法的空子幹出一些成效,心立刻就亂了啊!

“國家的行政體係需要改一改。”呂哲說著卻發現李斯的眼睛賊亮賊亮,旁邊的叔孫通一臉的若有所思,另外幾個人或是震驚或是茫然。他收回目光,說道:“三省六部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行政體係。”

李斯很急切想要開口,卻是被叔孫通搶了個先。

叔孫通亦是一臉的急切,問道:“陛下,什麼是三省六部?”

帝國之前的行政體係是呂哲委托叔孫通進行改革,從三公九卿和九品中正兩者上進行刪減和增加,很明顯是搞出了一個四不象。對行政體係的製定為叔孫通賺足了名聲和名望,他雖然一直是介於博士和卿之間的行政地位,但因為聲望的關係相對吃得開。

“三省是:中書省(亦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呂哲發現了叔孫通的急切,他並不點破,緩聲道:“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工部,既是六部。”

三省六部出現的時間是楊隋時期,那是改良於九品中正製而來,這一套製度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丞相,丞相的權力被分配到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中書省的主要作用是起草政令;尚書省是管理政務;門下省是審核政令。三位一體的權力都是來自於丞相本來的職權,等於是分散了丞相的權力形成一種獨特的製衡。

叔孫通聽了眼睛一亮,李斯聽得眼神放光,有人歡喜自然是有人驚愕和犯愁。

六部?兵部一聽就知道是軍方機構,而兵部被歸在六部框架,等於是與其它“部”持平,文官聽了怎麼能不感到振奮!要知道帝國軍方可是凡事優先的級別,文官集團早就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振奮的說法還是輕了,應該說是欣喜欲狂才對。

沒等在場文官欣喜多久,也沒有讓五官犯愁多久,呂哲那邊又補了一句:“也許並不合適……”

這一下全部的人都犯愁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呂哲為什麼思緒會這麼飄忽。

呂哲會這樣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行政體係混亂是其一,另外也是與近期張良的一些作為有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