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如何是好(2 / 3)

這麼個年代裏,帝王對治下民眾溫和其實並不能是完全對的態度,按照很多的人想法,使民眾愛戴用處不大,使民眾畏懼才能更好治國。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張耳的行為不能鼓勵,但是……”呂哲頓了頓,正了正臉色才繼續說道:“有功必賞是國家平穩的基石。”

治軍賞罰分明可以使得士卒願意效死,治理官員其實也是這樣的一套。呂哲不能因為內心裏不喜歡張耳的一係列而就不進行獎賞,那等於是破壞了酬勤的基本規則,哪怕張耳的功勞並不值得鼓勵,但成績在那裏。

呂哲踟躇是什麼?是明知道山民沒有殺官,而後再殺無辜之人,那麼會稽郡的一係列事情分明就是張耳在律法框架內的官逼民反。他不能也無法超越律法的框架,因為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處置張耳,不但不能處置還要獎賞,瞬間內心裏就有些迷惘了。

不但是李斯認為不能放縱民眾,帝國百分之九十點九的官員都會認為對待民眾應當強力統治,他們的想法是民眾無知,身為統治者就該來規劃和製定民眾的生活規律。

呂哲很無奈,他無比清楚華夏曆史就是這麼走下去的,以前是官員決定民眾的命運,以後還會是官員決定民眾的命運,直至天~朝時代依然是官員決定民眾的命運。

其實換個說法吧,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家不是官員在決定民眾的命運呢?但是總要有一條渠道讓民眾的聲音能夠“上達天聽”,有效地將自己的回饋到統治者那邊。

“我們的律法有漏洞。”呂哲摸了一下自己的額頭,他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斯,說道:“不但是律法,甚至是行政體係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李斯聽得腦袋“嗡嗡嗡”作響,他很想歡呼,一切隻因為皇帝對他說的那些話。

任何一套律法都會存在漏洞,甚至是律法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條文,這種事情哪怕是到了現代依然沒有避免。

說到行政體係,呂哲以前是直接用秦國的三公九卿製度,後麵因為地盤一再擴大,三公九卿製度有那麼點難以支撐越來越大的政治體係,特別是一些前所未有的部門被設立起來,每一個部門總是需要至少一名主官和相應的官員、文員,但是三公九卿製度裏的官銜也就是那麼多,怎麼辦呢?

呂哲的應對手段是新命名一些官職,然後再弄出一套似是而非的九品中正製度出來,導致的現象是三公九卿製度與九品中正製度同時存在。

帝國不但是三公九卿製度和九品中正製同時存在,甚至是兩套製度有一些部門其實有些重合。戰爭狀態下一切以征戰為優先,隱藏起來的憂患被不斷的征戰給掩蓋了下去,呂哲已經事先向大臣述說過一點,一旦草原的威脅解除帝國就將會迎來一段時期的和平,盡管不是絕對的和平,可是十萬眾以上規模的戰爭將會停止,帝國即將要展開文治,一眾地方官就開始按捺不住了。

呂哲所說的“文治”絕不是壓製軍方助長文臣上仰,是對帝國腹地的一連串變革,即所謂的農業與工業重新規劃,一眾地方官對國內大治早就望眼欲穿。他們之前也是在治理和建設地方,可是皇帝的注意力不在這裏,中樞的注意力也是被牽扯到對外征戰,治理地方的大小功勞因為輿論都是在征戰上麵無法造成輿論上的影響,雖然是依然有酬勤的功勞,但是能夠得到更大的影響才是文臣所期盼的。

曆史上李斯力主執行中央集權製度,那是將所有的權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等於是將民間執行的“家主政治”套在“國家製度”上麵。這樣的主張等於什麼?等於是成了“家國天下”,也就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變異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