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苦逼的駱搖(2 / 3)

趙宋屢次北伐不勝,當開國的第一代文臣武將相續逝去,鑒於五代十國武人的危害,國家武力也被自己設了無數的障礙給圈了起來,然後又發生了項黨叛亂難以撲滅的事情。結果是什麼,是像整個趙宋都自暴自棄一般,以前還隻是限製武將,發展到更進一步的侮辱乃至於是任意欺淩武將,為國殺敵開疆遠不如東華門的唱名來得榮耀,整個國家的尚武精神不止是廢了那麼簡單,從某種層麵來講等於是雞蛋的殼都不要了。

有宋一代是文臣的最頂峰,文臣統軍是常態,不但文臣可以統兵,文臣也能毫無理由……似乎也不對?就是沒有理由也找個理由,哪怕就是簡單的“我看你不順眼”隨便找個武將幹掉,例如狄青的愛將就被韓某某隨便找個理由殺了。

有果必有因的事情發生了,趙宋臨滅之時,武將集團叛亂的叛亂,冷眼看著異族入侵的亦是不少,那還不是數百年文臣欺壓武將太甚?

華夏先輩早就說過一句話,那是“剛柔並濟”,也就是儒家初代真正的“中庸”,不管是“剛柔並濟”還是“中庸”,實際上講求的就是一種平衡,亦是一些治國策和政略中聽上去有那麼點奇怪的“陰陽調和”,都是在講究不能過於側重一方。

帝國還會在繼續打十年左右的戰爭,此前武將集團卻是被呂哲不斷拔高士氣之下有些“過盛”了。未來會逐漸減少戰爭,開始轉為全力建設國內,那麼適當地給武將集團降降壓也就非常有必要。

呂哲認為培養張良,特別是幾乎全知道在培養張良的前提下改變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規定,認為這是一個給武將集團降壓的機會。他不過是開個頭罷了,作為武將第一人的太尉駱搖盡管不敢直接反駁,但還是發出了聲音。

“羅縣聚眾三十多萬,先期部隊調動有些不足,再調動一些十分恰當,因為那邊不能亂。”呂哲說的是實情,他說話的時候會時不時地掃一眼蕭何,內心裏無比清楚蕭何為什麼會過來。

蕭何將一些事情下放給張良,絕對是有一些用意。他十分清楚張良不但在民政上有特別的見解,對於軍事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他能知道皇帝也肯定知道,那麼一些事情也就好辦了。

張良也果然如蕭何意料的那般,處理羅縣聚眾的時候想到的就是用威懾的角度來辦,不是全然使用“柔”的一麵,想要使用“剛”的一麵不能缺少軍方的支持。

蕭何在離開帝都之前也給張良打開了一個路子,那就是得到監國呂議的首肯從禁軍那裏得到一校人馬的協助,有了這件事情作為開頭,蕭何又清楚會是蘇烈留在帝都作為武將指揮,蘇烈是一個十分單純的武人,前麵有過監國呂議允許的一次例子,張良想要第二次蘇烈根本就不會多想。

說到底已經是做了將近十年執政的人了,除非是沒那個心思去算計什麼,真要想算計的時候,蕭何了解皇帝的想法,清楚一些人的性格,有心算無心之下想要算計真的是不難。

武將集團估計還沒有發現蕭何的算計,不過蕭何能從皇帝時不時掃過來的眼神得出判斷,皇帝肯定知道了一些事情,就是不清楚到底知道了多少,然後皇帝又是個什麼想法。

“司馬欣之後是駱搖。若說司馬欣對秦係有先天性上的影響力,後麵也用自己的能力得到軍方大多數人的認可,那麼一直是在南方的駱搖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力上的優勢……”蕭何還在有一句沒一句地和叔孫通閑扯,一邊分心二用想著:“帝國出身南方的將領不多,哪怕是有也大部分被劃撥到了水軍,等於是軍方礙於皇帝的任命承認了駱搖當太尉,但是要說像服從司馬欣那般的服從和敬畏駱搖,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蕭何掃一眼一臉糾結表情的駱搖,繼續思索:“陛下任命駱搖而不是他人,除了駱搖功勳足夠,想必也是出於弱化中央武將集團的想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