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刁民?(3 / 3)

恰恰是因為長江流域對於農耕來說真的太合適了,結果就是在帝國開始要邁向大開拓時代和建設基礎工業的時候,明明工業的利益點已經迸發出來,可是許許多多的人依然是盯著那一畝三分田,隻是在農忙的時候勞作一下。

長江流域的工業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比較奇怪的是從中原或是其它地方遷移過來的人懂得去抓住機會,也是他們在長江流域沒有屬於自己的田畝,隻能去打工。那些擁有土地的人,他們在非農忙的時候寧肯蹲在自家門口抓身上的虱子,都不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去借機打工。

這一次執政府針對的區域就是那些屬於思想僵化的區域,運用的手段不怎麼光彩,但也不是為了折騰而折騰。

楊亮因為是羅縣的縣長,恰好是屬於執政府劃撥出來安置災民的地方,他幸運地能夠參與到執政府的一係列的計劃當中來。隻是吧,關乎到遷移黔首的事情從來都不簡單,特別是要將一些本來有田產的人遷移到其它地方,不說到底好不好忽悠,沒有發生大亂就能稱得上是大功一件。

“天災,不是嗎?”朱石雞也有屬於自己的感慨,他十分佩服蕭何,也覺得張良的膽子實在有夠大。他吸了一口氣,放慢了說話的速度,說道:“幾乎全變成了澤國,沒有個一兩年的時間根本就無法耕作,他們會發現這個事實。”

楊亮有些心不在焉地“嗯嗯”了兩聲,指著安置災民的營地,隨口說道:“已經將情況告訴他們了,他們也清楚短時間內無法勞作。”

其實招募災民前往其它郡縣打工的事情並不順利,那幫子家夥,他們很清楚水災過後農田將變得更加肥沃,大多數是想著這一段時間內讓官府周濟一下,撐過這一段時間再來好好地繼續做一個刨土的農夫。

想依靠官府周濟撐過眼前難關的人真的非常多,他們明明知道這樣很有難度,可是依然期盼著粥場能夠持續下去。

事實上是什麼?是上古先秦時代講究的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哪怕是官府都沒有無緣無故地養著一幫吃閑飯的人,隻是在突發意外的時候周濟一下,一定時間過後就會收斂周濟的行為,那是一種絕不讓國民養成懶惰的國策,亦是國力真心撐不住。所以吧,要是看某一些史書,記載著某地發生天災,然後國家僅僅是意思一下就放任黔首自生自滅,那真心不是統治階層的過錯,是那時候的思維特點,亦是當時每個國家的國策。

發生災變由國家來養著災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真的查閱一下史書,好像是到了有宋一代才成為慣例,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裏麵都是先期周濟一下,然後官方找一些事情給災民幹,持續履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觀念。

有宋一代周期非常長的賑災行為有曆史因素,那是老趙家得天下不正,也是那時候的社會觀念已經改變。他們無條件的賑災也沒有持續多久,吃閑飯吃得久了是個人都想著要不勞而獲。

國策的變動也讓趙宋吃到了苦頭,當不勞而獲成為一種習慣,很多人就會忘卻自己其實也是有手有腳。到最後,趙宋朝廷估計是實在受不了那些長期吃閑飯的人,搞出了廂兵製度。

說白了有宋一代的廂兵製度就不是用來打仗的。他們是非常粗魯地將任何發生混亂區域的人,毫無例外地收編為管製人員,然後像是一幫牲口一般的養著,既不成為國有勞動力,隻是定時定點地投入一些財帛和糧食,並且還有非常多的限製,最後是玩脫了,被自己製定的國策給牽扯國力,然後耗死。

朱石雞像是在揶揄一般地說:“這活不好幹,但是幹得好了可是會飛黃騰達的。”

楊亮的回應是什麼?他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隻有一臉的苦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