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理解不能(2 / 3)

蕭何不得不目瞪口呆啊!十來年的時間裏,官方投放到民間的貨幣也就是四十億貫,帝國的統治者卻想著在未來三年再投放六十億貫,真的是有些嚇人!

“陛下……會不會太急?”蕭何努力構思著詞語,一再斟酌,又說:“三年使用六十億貫來向商賈采購……會不會涸澤而魚啊?”

還是那句話,貨幣本身的價值就在於購買力,這也是貨幣本身最具價值的地方。貨幣擁有購買力,可以買到幾乎所有能購買到的東西,等於是在以物易物的基礎上有了“媒介”或是“橋梁”。

目前帝國的五銖錢購買力很強,至少是要遠比任何朝代都要強,經過衡量度的一再改革,重量單位已經是使用現代的計數方式,市麵上的一斤稻米也不過是八個五銖錢,那麼一貫錢的一千個五銖錢就是能購買一百二十五斤的稻米。

現在的人們相對比較大肚皮,成年男子一天大概是吃掉差不多一斤的米,一家通常是四個人以上,最多的一家子超過三十人也不是什麼誇張的事情。

按照四個男女又分年齡來計算,一家一天就是平均吃掉三斤左右的米,如果不是自己耕種就需要花掉至少三十二個五銖錢。而這還沒有將除了米之外的食物算進去,要是再加上菜類、肉食、或是其它,花費肯定要增加一些。

“……南陵一家四口每日的花費大概是在四十個五銖錢左右。”蕭何顯然是有做過調查:“南陵是一個個例,每個地區的生活水平也並不一致,越是偏遠的地方,每日花費更少,越是發達的地方消費就更多。”

對於這種現象呂哲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發達地區的物價肯定是要偏高一些,但是發達地區的人經濟收入也肯定是相對多,畢竟越是發達的地方工作機會越多,對吧?

“六十億貫的采購額度需要執政府進行分配,要考慮相關的生產能力。”呂哲在暗示,其實不用全麵向民間采購,官方不也是有各種作坊和工廠。他似乎是擔憂蕭何沒聽出話中的意思,比較明顯地補充了一句:“官方的資源雖然大部分是采集於國有資產,但是有許多還是需要向民間進行購買補充。”

帝國的國有資產非常多,但目前是一種混肴不清的現狀,也就是說國家的資產等於是呂哲的財產,從某些方麵來講呂哲可以任意進行安置或者抽取,所幸的是官辦作坊或工廠依然是要繳納賦稅,不然帝國每年的稅收絕無可能那麼多。

“執政啊?”呂哲似乎是在思考措詞?停頓了一小會,像是漫不經心一樣的問:“文武官員、勳貴等等,他們也是有經商,或是置辦產業吧?”

蕭何內心思考什麼隻有他自己清楚,作為回應是點頭應了聲“是”,然後沒有其他話。

“這樣好,非常不錯。朕也希望他們能夠為帝國的經濟起到該有的貢獻。”呂哲一些話不必講,隻要是有繳納賦稅,也不觸犯律法,官員和勳貴有自己的經營產業誰也無法阻止,總不能讓一個人做官之後就什麼都不能幹了吧?他笑著說:“所以朕還是有先見之明的,設立監察部,就是在考慮這一點。執政說呢?”

蕭何聽出呂哲並沒有阻止官員經商或是營造經濟來源的意思,心裏大大地鬆了口氣。

“隻要不觸犯法律,朕很鼓勵勳貴有自己的產業,產業越大越好。”呂哲說的是勳貴,意思就是官員經營產業要適可而止。

蕭何當然聽懂了呂哲的言下之意,他也理解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區分。

隻要是官員參與經濟上的經營,哪怕是官員自己沒有主觀意識地去做,但是礙於官員的身份或人脈,肯定是會有諸多的便利。但是不讓官員經營某些產業?明令禁止的話,官員就真的不會暗地裏經營嗎?所以呂哲的意思很明顯,不禁止但也不鼓勵,反正別查出什麼以權謀私的事情,不然就等著處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