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似乎有點危險?(3 / 3)

最為先驅的改革者董仲舒抓到了機會,看出君王想要高度集權以應付草原上日益增大的威脅,乃至是徹底地解決草原上的危害,因此想要集中國家所有的力量傾力與匈奴血戰,那麼就出現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收攏民心。

自古以來的百家學派中,若說誰最能操弄輿論當屬儒家莫屬,儒家的底蘊已經有了,缺的隻不過是來自於君王的欣賞乃至於是獨愛,劉徹有過兩位儒家出身的老師,因為自小受到兩位儒家老師的影響對儒家有著天然上的好感,可惜的是竇老太後獨愛黃老學說對儒家異常敵視。

劉徹有意重用儒家,但是因為竇老太後的存在難以執行,儒家學派和黃老學派也先後發力爭奪,鍾愛儒家學派的劉徹敵不過竇老太後,最後在鬥爭中隻能忍著悲痛將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儒家學派出身的王藏、衛綰下獄。

隨著王藏和衛綰的下獄,劉徹登基之後的第一次雄心勃勃也被澆滅了,此後幹脆也沒怎麼管理朝政,哪怕是身臨大小朝會也是充當木偶。

劉徹的第二次奮起還是等待竇老太後賓天,他先是用高超……或者說叫強硬的手段清理掉中樞的黃老學派官員,但是對儒家卻是沒有像人們猜測的那樣采取重用,反而儒家在朝為官的人數屈指可數,中樞更是幾近沒有儒家之人,乃至於是董仲舒也終身沒有得到重用,而是被劉徹安排到一些諸侯封國擔任國相。

儒家真正的全麵抬頭是在漢明帝時期,不過那已經是到了東漢年間。

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名為劉陽,他十分地喜愛和崇尚儒術,登基之後慢慢將除開儒家之外的官員罷黜換上了儒家學派的人,一時間造成滿朝皆是儒生的現象。

在漢明帝想來,儒家的學問太好了,要是按照儒家的思想來治國,國家必然會無比的強大,然而事實是什麼?是儒家全麵把持朝政之後,原本從戰亂中走出來的東漢帝國,她曆經光武帝劉秀的治理本來已經有再次強盛到直逼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時期的現象,可是自從儒生全麵把持朝政,這一下可算是真正看到儒家治國是怎麼樣了。

儒家的一些思想和治國理念從文字上看去非常不錯,乃至於用一些人的話來說甚至可以用“完美”兩字來形容。但是,無數個但是,全麵把持朝政的儒家真的將漢明帝劉陽的天下治理到完美了嗎?沒有,不但沒有,國政完全掌握於儒生手中,這些儒生掌握權力之後在幹什麼?他們先是互相之間因為學派思想的不同傾軋,整天為了到底該用儒家中的哪一些思想治國吵個沒完沒了,除了吵架他們……一件什麼具體的事情都沒有幹……

好吧,要是儒生繼續吵,永無休止的吵下去,沒有向地方頒布什麼政令,國家或許依靠之前的慣性發展下去也沒有什麼妨礙,可惜的是中樞的儒生總有吵完的一天,然後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治國了。

不是抹黑,也不是胡說八道,當時執政的儒生幹的事情隻能用莫名其妙來形容,他們左一句“那個那個不好,不按照那樣幹”,推翻了之前已經執行或者執行到一半的建設或是法度,然後“我們應該來這麼幹,這麼幹準沒錯”的新法令下達地方。

不談國政在沒有任何緩衝期的準備下大舉變動會給一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傷害,隻要知道地方官員在接收到來自中樞命令的時候人人傻眼,甚至是連身為儒家的地方官都發愣,就該知道是怎麼回事。

“理想”很多時候就隻是理想,離現實還不知道幾多遠,來自中樞那些脫離實際的行政指令讓無數人的傻眼,他們手中沒有蛋,但是偏偏中樞下令必須從蛋裏直接孵出雞來,這算什麼指令嘛!

說一句很不客氣的話,要是漢明帝劉陽的老爹光武帝劉秀知道這個兒子會全麵任用儒生,將國家搞得亂七八糟,估計根本就不會選擇這麼個兒子繼位。

很久很久,呂哲總算是有點回過神來。他回過神來才發現所有人都是眼巴巴地瞧著自己,有人期盼,有人憂慮,都在等著至少吱個聲回應一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