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箭在弦上(3 / 3)

孔子在魯國的執政過程算不得是一次變法,要說也是一次改革,想要將魯國治理成一個理想鄉,屬於儒家學派追求的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之國。先不談世界上有沒有理想之國,一個人人懂禮、知禮、以禮行事的國家其實看得不是本國需要,是要時代能不能讓這麼一個國家存在。

後來孔子可能是受於姬將的壓力,也可能是自身認為“一國之中,臣不可強於君,否則國將不國”的理念在作祟,逐漸將精力轉為事事針對著三恒幹。

不能說孔子的想法有沒有錯誤,可是春秋時期的各國朝局中,臣強而君弱的格局並不是一個兩個,甚至是“舉世”最強國的晉國不也是各方領主強大國君弱小的局麵嗎?然而臣強君弱的晉國已經維持這樣的格局一兩百年,晉國依然還是諸侯國中最強的那個。所以吧,凡事從來都沒有一定的絕對。

三恒出自王室一脈自然也是希望孔子的上台能夠讓魯國圖強,因此孔子上台初期三恒一直在忍耐,忍耐的結果是三恒的封地城池在孔丘的逼迫下自拆城牆,可是在自拆城牆之後齊國立刻興兵來犯,失去了城牆作為依托的城池幾乎是沒有抵抗多久立刻失陷了……

因為孔子連續打壓三恒造成魯國的國局混亂,這當口齊軍興兵來犯,魯國國局混亂再加上三恒有些刻意的作為,孔子的下場可想而知。當時的輿論是孔子將本來還算屬於二流的魯國折騰得夠嗆,才會引來齊國的興兵進犯,其實這樣的說法略失公允,但魯國國局混亂,齊軍興兵進犯之後魯國處處失守是事實,結果孔子不但下台被驅逐出國,名聲上也有了汙點。

往事已逝,通常的說法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有一種貶義的說法叫“好了傷疤忘了痛”,大好日子被攪得一肚子怒氣的眾多人,他們銳利地掃視著一些人,讓那些本來蠢蠢欲動的人有如鋒芒在背。

城牆段上的某處,幾個人聚在一起交頭接耳。

“怎麼辦?王上和他們似乎已經有所察覺,還要不要付之行動?”

“已經箭在弦上了,做!”

“那麼……好吧!”

“上!”

一聲“上”,本來該待在原地進行觀禮的一些人邁步了,他們步伐極快,直接向著呂哲所在的位置而去,途中被甲士阻攔下來。

一個身穿青袍的官員出聲大吼:“王上,微臣等,有事啟奏!”

不少人立刻就在心裏冒出一句“開始了”,然後看向了想要闖過甲士守衛圈的那群人。

“讓他們過來嗎?”蕭何臉上充滿了擔憂。

呂哲臉上看不出喜怒:“該發生的總是會發生,讓他們過來吧。”

甲士放行,身穿官袍的儒生走在最前,後麵跟隨的是一些民間的儒生,他們來到呂哲跟前不遠,一聲“參見王上!”的問候聲中齊齊地撩開衣擺行跪拜大禮。

其實一直到有明一代之前,麵見君王並不一定要下跪,隻有在一些特殊場合才需要用到跪拜大禮。今天的場合是隆重而特殊,但顯然不需要非儀式期間對君王行跪拜,隻能說次次麵見君王都要跪拜的儒生在當今時代是個特例。

“眾位臣工、先生,”呂哲在笑,笑得還是比較溫和:“今天是大喜日子,有什麼非要現在啟奏嗎?”,他是在提示,也是最後給這些人一個機會。

“這……”

先後起身的眾儒生有人遲疑有人堅定,最開始大吼出聲的那個青袍文官,他再次執禮,然後說道:“古往今來,未見單有武力可使一國長盛不衰,卻見武力過剩導致戰亂不斷。前有封臣領主過於坐大,軍方亦是失控如斯,以致強盛如晉國三分。後有,暴秦過度重視武力失其國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