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都相續上報民情,普遍擔憂的是雇傭和生產過剩問題。”
番賢對麵坐的是共尉,兩人早在八年前就認識,因為接觸次數不多,互相之間隻能算是朋友而不算深交好友。現在一個是郡守一個是中郎將軍團長,番賢是一個月前就任內史郡的郡守,共尉卻是先在隴西郡那邊募兵後麵率軍到內史郡駐紮。
共尉所率軍團其實是有兩個,第七混編軍團是由最先進入秦地的那批漢軍就地成軍,另外一個則是在隴西那邊募兵,募而來的都有一身高超的騎馬技術的士卒,再則就是隴西當地壓根不缺馬的關係,很順利就組建出一支騎兵軍團該有的規模。
騎兵軍團的框架組建起來,騎兵也編製完畢,可是一直以來中樞並沒有給予這支部隊一個正式的番號。
什麼意思?就是共尉千辛萬苦組建出一支騎兵軍團的規模了,馬匹和騎士等等一些東西已經備妥,甚至是伍長、什長、隊率、屯長這一級別的基層軍官已經任命並到位,偏偏中樞那邊一直沒有委任別部司馬、軍侯、校尉、俾將、偏將、中郎將,就更加別提一支軍團中必備的軍法官、斥候官、情報官、典校長、長史,連帶馬鐙、馬鞍也一直沒有配置,兵器和甲胄也似乎忘了。結果是,共尉把人和馬都準備好,卻是得不到來自中樞關於中、高層官職的任命和裝備上的列裝。
共尉有專門向中樞發過詢問公函,得到的解釋是,前線戰事緊張,後勤也出現問題,為了保證前線各個軍團的作戰物資,給予新組建而沒有正式番號的騎兵軍團的一應物資將會延後。
好吧,隻要是中樞會承認組建軍團的存在,共尉也就算沒有白辛苦,更不是心中想象的中樞猜忌什麼的,那一切都好。再則,前線戰事確實是有些緊張,大戰爆發之前是該先保證前線軍團的備戰物資,他們這些還不知道會不會參戰的部隊,武器裝備上的列裝推遲就推遲吧。
大概是在二月前,共尉總算是得到了調動的命令,說是部隊被規劃為征西軍團的預備隊,以備蒙恬戰事不順的時候作為援軍。這一次部隊從隴西郡那邊來到內史郡,其實是要在渭水邊上接受給養,也就是領取一些物資,另外就是迎接從南陵那邊來的一批軍官。
南陵來的軍官是共尉急需的一批人才,那些軍官都是各支部隊立功,或是被推薦進入帝國軍事院校深造,大部分人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再經過院校的培養,這麼一類軍官其實是各支軍團搶破腦袋都想要的人。
有了中樞派來的一應中、高層軍官,那麼番號當然也是正式下達,隴西募兵組成的騎兵軍團被確定番號為第二十騎兵軍團,軍團長卻是沒有任命,詭異的是中樞任命共尉為西北都尉的同時,後麵司馬欣也發來任命,共尉不但成了內史郡、上郡、北地郡這三個郡的西北都尉,還成了草原派遣軍的後將軍。
得到一連串的任命讓共尉其實是有些發懵的,他在隴西郡那邊待得有些久了,實際上對國家政~局和近期發生的大小事上麵都有些脫節,感到雲裏霧裏又沒辦法找個了解情勢的人問一問。
後麵,共尉進駐內史郡之後才算是了解到一些情勢,原來是蒙恬在正式發動作戰之前向司馬欣發去請求,司馬欣下令讓共尉率軍北上。
那麼是不是視為蒙恬其實沒有把握用四個軍團來達到作戰目標?共尉絕對沒有往這個方向想,共尉算是老牌漢軍集團中相對了解蒙恬的人,很清楚蒙恬為了北上與匈奴交戰已經準備了至少十年。
是的,在秦國還沒有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前,蒙恬真的是已經在研究匈奴,那個時候蒙氏家族正在與王氏爭奪秦國北疆的控製權,蒙氏研究匈奴或許是為了在始皇帝那邊獲得更多的分數,以便在與王氏的競爭中獲得始皇帝更多的認可,但是不管怎麼樣蒙氏真的有研究過匈奴。
蒙恬作為蒙氏的族長為蒙氏的利益著想無可或非,這個曆史版本天下動亂發生得太早,他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沒有機會率領秦軍對匈奴發動河套之戰,但是並不代表他之前下的用功全部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