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
“什麼?”
“南下的胡人在西北邊一個沙漠邊緣地帶被全殲了。”
“啊?!這麼說,戰事要結束了?”
持續了將近一年又八個月的黃河源頭附近戰事以頭曼率軍投降作為終結,留給蒙恬的隻有一些未完成的小事。那些小事包括追擊呼延靡的敗兵,安排押解投降的戰俘,將頭曼等等草原部落首領送往南陵。
為了獲得西北疆域的勝利,帝國動用了龐大的人力物力,隨著戰事的告一段落往來於後勤線提供補給物資的人流必將減少,那對國家或許是減輕了負擔的好事,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將會失去討口飯吃的機會。
秦地的很多人受雇傭於維持西北疆域的後勤線運輸,更多的人依賴於軍隊對民間的采購,針對頭曼的戰事進入尾聲,大多數人是即為戰爭的獲勝感到開心,又不得不迷惑軍隊不再需要雇傭人手和向民間采購,他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
根據不完全統計,秦地的內史郡、上郡、北地郡受雇傭的人數量在八十萬以上,軍隊向秦地采購的物資長期保持在一百二十萬貫的平均線。
軍隊從民間大量雇傭人手帶來的是就業崗位出現,受雇傭的人群按次或是按月能夠獲得工錢,這些工錢在某些方麵來說是維持一個家庭生計的來源,長達將近一年的雇傭已經讓太多人習慣了沒有農忙時有工作的生活,他們十分擔心一旦軍隊不再雇傭應該怎麼維持相對富足的生活。
“真是期盼戰爭能夠一直進行下去啊!”
“是啊,本來以為會打個三年五載甚至更久,想著軍隊會加大對豬仔的采購,我才砸鍋賣鐵加大了對養豬的投入。現在錢已經砸進去了,卻不知道軍隊還會不會繼續采購豬仔,可怎麼辦才好喲!”
“豬肉總是有人會買了吃,那些擴大作坊規模大批聘請婦女的紡織規模製作戰袍的才是真正的倒黴吧,他們做出來的戰袍要是軍隊不購買,那可真的是要跳河了。”
戰爭取得勝利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若在秦地走上那麼一遭,聽著民間的議論,怎麼看都不覺得秦地的黔首感到歡欣鼓舞,反而是一片歎氣與哀嚎,好像是秦地的人都渴望戰爭能打到世界末日的那天才好。
秦地會有這樣的現象與戰時經濟有關,是人們在國家行為的雇傭和采購下被國家龐大的消費刺激到了,導致生產上的一種激增。通常戰時經濟也確實會讓某些地區快速發展,因為國家行為的大量雇傭和采購變得富足,但是一旦國家雇傭和采購行為停止,激增的生產就會形成滯銷現象,得不到就業機會和物資無法出售就將會是一片哀嚎。
“要尋找途徑解決了,不解決剛剛納入統治的秦地會亂起來啊?”說話的是朝那縣的縣長張鳴。
秦地納入呂哲統治之下是近三個月以來的事情,對於剛剛納入統治的秦地,僅是各郡的郡守人選出現變動,各縣、鄉之類的行政體係倒是保持不變。
實際上呂哲雖然開辦了各類的院校,可是在後備官員上並不充足,造成後備官員不充足有培養跟不上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軍隊擴張的速度太快,另一個原因是呂哲不想過於急切的大規模官員調動導致出現混亂。
到目前為止,南陵院校那邊為國家提供了至少二百名的縣令、縣長,但是對於整個帝國起碼一千六百個縣來說,二百個縣令、縣長實在是太少太少了。院校培養出來的也不全是縣令、縣長,更多的是類似於吏那種基層的人員,別談呂哲設立院校並不全然是為了培養“公務員”,更多的院校其實就是培養科技和工業、技術上的人才。
張鳴原本是吃秦國趙氏贏姓的俸祿,秦國被呂哲所合並,他也就順理成章捧上了呂哲提供的飯碗。不但是他,秦地成為帝國的疆土後,除開極少數的一些人辭官之外,九成以上的官員都選擇留在崗位,他們也成了呂哲維持地方穩定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