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煩惱與遷都議論(2 / 3)

朝那縣在內史郡並不是一個大縣,人口沒有超過萬人因此張鳴也就是一個縣長而不是縣令。人口不足萬人的朝那分為七個鄉,統一之戰的時候壯丁大量被抽調,實際上還生活在朝那這邊土地上的可能還沒有四千人。這四千人曾經因為青壯被大量抽調和國家賦稅過重變得十分困頓,生活開始變好是扶蘇同意漢軍在秦地雇傭勞力和購買物資之後。

不止是朝那,隻要是在漢軍後勤補給線上或者周邊的縣,漢軍都會從該一些地區雇傭人手和購買物資,導致的現象是一些區域的人群直接受益,困頓的生活也因為有了工作或是出售物資得到改善。從某一方麵來講,正是漢軍大量從秦地雇傭人手和購買物資,受益的秦人數量實在龐大,讓原本受趙氏贏姓統治的人們更加快速地接受秦地被呂哲納入統治。

“黔首擔憂生活改變,這件事情應該立即向新任的郡守稟告。”

因為秦國長久的務實國策,官員中那些酒囊飯袋實際上根本混不下去,想要屍位素餐更是沒有可能。張鳴像是很多克忠職守的父母官那般,一直都重視治下黔首的生活環境,也關心治下黔首的想法。像他這樣的官員在秦國並不少,務實一直都是秦國的長久國策,能人善用更是秦國崛起的關鍵。

內史郡新一任的郡守叫番賢,他是南郡三大氏族的族長之一。番氏家族在呂哲剛剛崛起的時候出了不少力氣,曾經更是在項氏進攻廬江郡呂哲缺乏糧秣的時候傾家蕩產給予幫助,呂哲給的回報是讓番氏進入官場,番賢先是被任命為長沙郡羅縣的縣長,治理地方優異又被先後調往廬江郡的番陽、會稽郡的會稽,前前後後當了三任的縣長或是縣令,近期功績查實之下因為履曆優秀被晉升成為內史郡的郡守。

內史郡是秦地第一大郡,上縣十餘個,下縣接近百個,是趙氏贏姓數百年著重發展的地區。因為呂哲承諾鹹陽給予扶蘇在帝國本土的封邑,鹹陽自然就不能作為首府,新的首府是選擇鹹陽東南麵三十裏外的芷陽。

南陵中樞已經有決議,要將芷陽更名為長安,並將長安建設成為內史郡的第一大城。

長安?對啊,就是長安,它坐落在霸水東麵的邊上,北麵是渭水,離驪山不過是不到二十裏的路程,距離阿房宮約有五十裏。經過中樞一些學士的討論,那裏地形上麵具有各種優勢,更有一種建議出現,說是應該將帝國的首都遷往長安。

建議遷都的那些人有著許許多多的理由,其中一個就是秦地具有山川地勢之險,八百裏秦川是王霸之資應當直接受於帝國統治者的龍居虎臥之地,更提出帝國後麵的擴張方向主要是集中在西北與北方,政~治中心應當適當地往那邊移動,而不是選擇南陵這麼一座在長江流域的城市作為首都。

要是鋪開地圖,一再擴張之下的帝國,她的版圖已經呈現出類似於一隻野山豬形狀,南陵卻是處在“野山豬”的腹下,距離其頭部和背部實在是略略有些遙遠。以前是因為中原、秦地、遼東和西北疆域、草原沒有納入帝國版圖,坐落在長江邊上的南陵確實是作為首都的好所在,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與呂哲剛剛崛起的時候不同,南陵作為帝國首都實在是有些偏南,且在地勢上除了具有水運交通的便利真的沒有什麼天然地形上的防禦優勢。

若是按照既定的擴張計劃,帝國未來的版圖絕對不會是什麼“野山豬”的形狀,實際上十年之內帝國版圖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楓葉”形態,將整片南亞、西域、草原、遼東以北囊括進去;海域上的擴張按照呂哲的期望,呂宋等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和一眾島嶼也必然會被劃為帝國的海上疆土。

未來的二十年內,“楓葉”形狀的版圖估計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畢竟吃下多少就應該消化多少,不應該是沒有消化之前繼續擴張,到時候要是因為“吃”太多導致消化不良,那真的是有點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