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的每一時期劃撥給軍方的軍費都不一樣,和平時期軍費將會壓縮,戰爭時期的軍費就將得到增加。中樞劃撥給軍方的軍費目前是每年二千萬貫,這些軍費除了開給將士的軍餉之外,糧食、兵器、被服、畜力等等也需要花錢,並不是像傳統的華夏政權模糊的體係,而是中樞給予軍方多少軍費,讓軍方自己去製定計劃怎麼花錢。
“如果執政府願意將每年的軍費提高到三千萬貫,太尉署會同意增加兵員數量。”蒯通看似有些無賴地對著蕭何一個勁地笑。
蕭何立刻就皺眉了,低聲罵道:“真是獅子大開口。”
呂哲則是在考慮一個新的問題,隨著國防軍將軍團擴編到二十個軍團,數量上是得到增加,但是戰鬥力相反是被整體拉低了。戰爭頻發之下,很多新編的軍團沒有足夠的時間用於訓練,差不多都是剛整編完畢立刻開拔前往某處戰區。也幸好新編的軍團是從輔兵序列進行挑選,有一定的戰術素養和經驗,若是從民間招募青壯組建,估計沒人敢將新編軍團送往戰區。
“二十個軍團已經是極限了,”呂哲並不打算再擴軍:“北疆戰事結束後,對於輔兵和二線部隊的兵員也要進行重新規劃,盡可能地縮編軍隊的人員數量。”
也就是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呂哲麾下的士兵數量才會超過三百萬,會有這麼龐大的數量主要是戰亂過後民間無法容納太多遊手好閑之輩,以其讓這麼多的青壯在民間稱為不穩定的因素,不如招募起來有個約束。
“在編正規軍保持在一百二十萬到一百三十萬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再建立起一套合適的預備役製度,需要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合格人加入軍中,這樣的製度對國家才是好有益的。”呂哲看一眼蒯通:“正規軍拿出三十萬的編製維持進行向外的開拓戰爭,再以輪換製度配合,全軍都能在輪換中有實戰的環境。”
那是早就商議好的事情,不一直維持國力和人力難以應付的龐大軍隊,建立起一套預備役製度保證有兵源,又維持一定的軍隊不斷發動戰爭。
蕭何在不斷地點頭,隻要是本土沒有戰火紛飛,其實發動戰爭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因為戰爭需要采購相當多的物資,大量的訂單之下會刺激民間的經濟,能消化掉民間的勞動力,經濟騰飛的速度將會異常的驚人。那就就可以說,隻要本土能夠穩定,對外戰爭中又能增加總體資源,戰爭就不是什麼壞事。
“東胡那邊派來了使者,他們正在商討與我們一起進攻匈奴的可行性,太尉署需要判斷東胡是不是想要迷惑我們,做好相應的應對計劃。”呂哲“嗬嗬”笑了幾聲:“或許短期的互相利用不是什麼壞事,就像我們同意並且鼓動帕提亞和巴克特裏亞進入西域那樣。”
“西域是我們的,王上。”蒯通一直都認定這一點,也就不是那麼樂意帕提亞和巴克特裏亞將爪子伸到西域:“或許我們更應該答應烏孫那邊的請求。”
烏孫使節團是在三天前抵達南陵,由鴻儒館的景駒進行接待。
烏孫人是前來商議結盟的可能性,一旦雙方結盟就將團結起來針對匈奴,為了能夠爭取到呂哲這邊對結盟的興趣,烏孫使節團帶了五百多匹的寶馬過來,其中公馬和母馬是對半分,更是提出了雙方不但能在軍事上進行合作,民間的貿易也將全麵展開。
“烏孫人隻是期望去除掉匈奴越來越大的威脅,他們並沒有展露出任何一統西域的野心。我們需要從烏孫那邊獲得更多優良的戰馬,至少五年乃至於十年之內也需要一個在西域對我們友好的勢力,能夠提供更多的方麵來偵察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風土人情。”蒯通顯然是經過詳細的考慮,一直都在試圖說服呂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