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現代社會的呂哲則不然,過慣了那種精確到秒的生活,又在成長環境中養成了當日事當日畢的習慣,他實在是無法忍受那種一件明明一小時內能完成的事情幹上一整天,一天能昨晚的事情非得磨磨蹭蹭半個月,很多時候經常會對治下官員的效率覺得慘不忍睹,因此也不斷不斷要求治下的任何一個人做事快一些、再快一些。
要是呂哲不是古人,他在崛起之後,哪怕是有足夠的後勤資源和強大的軍隊,估計也是磨磨蹭蹭那麼個十來年才會出兵北上,不會說準備就緒立刻發動攻勢。然後,攻下中原和其它地區,估計又是要拖拖拉拉用上十幾數十年才會想到應該建設內政,不是說每攻占一地就開始針對當地的情況恢複建設。
呂哲的行事手法在起初也不是人人讚同,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呂哲做什麼都顯得太急切了,壓根就不像是一個穩重的人,還是呂哲做什麼都習慣性做出一個規劃和部署,用最實際的答案來展示什麼叫有計劃有方案的高效率行政手段,才讓一眾人等在驚歎中接受那種高效率,漸漸也習慣了事先做出規劃和方案再幹事的行事準則,辦事效率上總算也不是那種呂哲看了覺得在消極怠工的樣子。
事實一再證明事先做好計劃,定下最可能發生的方案,再有針對性的補好可能發生意外時的預防部署,這樣的行事方式是一件非常高深的學問,一旦掌握這門學問不但是辦事效率上去了,政績方麵也遠比那些不懂事先做計劃的人要優異非常多。武官們是最先適應新一套行事準則的群體,文官們也從同僚的政績對比上對新的行事手法進行專研,呂哲也總算是有了一群懂得追求辦事效率的文武。
“那麼接下來的計劃,是先將頭曼這一部分吃掉?”蒙恬說這句話的時候握了握拳頭。
若是秦國沒有崩潰,差不多也是在這個年份,蒙恬會率領秦軍北上,致力於將河套區域的胡人消滅或是驅趕。率軍奪回河套隻會是蒙恬北上的一小部分目標,他可能還會率軍翻越陰山進行追擊,將匈奴等胡人趕得遠遠地。
目前的紀元是公元前二一二年,比之原版曆史上蒙恬率軍北征的公元前二一四年是晚了兩年,有那麼點相同的是不管是秦軍還是漢軍,出兵河套的時候都沒有遭遇到太強的抵抗,不過原版曆史的發展是頭曼率軍向西找西域人和從西向東遷移各族的麻煩,在呂哲的這個曆史版本卻是頭曼南下之後被困黃河源頭附近。
曆史已經被呂哲折騰得“麵目全非”,呂哲統治下的國度也比原來的曆史軌跡在擴張上要大非常多,南方是已經攻打到後世差不多是老撾那一塊,北邊也攻占下現代的內蒙古草原。
呂哲在南方的擴張無法刺激到誰,其實哪怕是刺激到了誰,生活在原始森林的那幫猴子也沒有增加什麼抵抗力度,那幫猴子會做的就是遠遠地避開漢軍,因此漢軍在南方的擴張總的來說與武裝遊行沒有太多的區別。
針對草原的擴張卻不是南方那樣了,雖然在攻占土地上也是十分迅速,草原上的胡人卻是要比南方原始森林的猴子有血性多了。這不,呂哲隻是表現出要進軍草原深處,都還沒有真正踏足草原深處,各處送來的情報都是在表明一點,烏孫那邊說草原上各部落正在集結,可能會有百萬胡馬南下並不是什麼空穴來風,是草原上的胡人真的要呼嘯南下了。
“吃掉黃河源頭附近的二十來萬胡人嗎?”司馬欣摸著下巴:“第一騎兵軍團會按照計劃,向西北方向迂回,第一步是繞過胡人稱呼漠西海(烏蘭布和)的一片沙漠。這一段迂回距離大概是三百裏左右,進入到西域東北方向,順利的話會切斷頭曼所部往西域方向退卻的後路。”
蒙恬目不轉睛地看著山川輿圖,軍事地圖上有著很明顯的兩軍標記,紅色所代表的是漢軍,黑色所代表的秦軍,綠色代表是匈奴等胡人。除開代表各方的顏色之外,每個區域的顏色都會有數字標誌,例如徐誌所率的漢軍第一騎兵軍團就標記著阿拉伯數字“1”,其餘的幾個軍團也用阿拉比數字進行標記。每一個顏色都有實線和虛線的箭頭,實線是軍團或兵團的進攻和移動路線,虛線則是軍團或兵團的預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