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他們的時代(1 / 3)

一個國家在武力上鼎盛也要在文化上有所發展,鼎盛的武力會隨著時間和曆史階段的變動變得虛弱,文化卻是發展起來了就能成為一個民族的底蘊,國家或許無法千秋萬世,但是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流傳萬世。

呂哲比較抓緊的是武力上的強大,大多數時間是在為了增強國家武力在操作在奮鬥,隨著華夏大地上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掌握手中,也就是僅剩秦地還沒有納入統治,軍隊又在不斷向外擴張,他突然意識到國家武力固然重要,但是文化也不能缺少。

一個國家僅是武力強盛會像是一個長短腳的巨人,向前邁步的時候腳步不平穩是其一,缺少必要的豐富文化則是會出現精神上的空缺,齊頭並進才是正確的治國之道。

意識到不能光有強大的武力之後,呂哲也抽出精力在思考文化的進步。

華夏族群從來都不缺乏藝術上的天分,對於一些文化上的研究也有著足夠的底蘊,不過相對起國家的軍隊向外急速擴張,文化的發展上麵確實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狀。

文化泛指的概括非常多,包括但不限製於詩、詞、歌、賦……文化所指的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說起來,文化就是一種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糧,在人的物質生活上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娛樂,如此能夠使人覺得安定和快樂。

體現在華夏文明文化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關於文治,而所謂的文治可不是什麼國家的治理,是指因為國家穩定或強盛所衍生出來的一些文學上的發展。像是兩漢的文治除開民眾生活日漸富裕之外,關於“賦”的創新和發展就是文治的一部分。到了唐宋時期的“詩”和“詞”上麵所取得的成就,那也是屬於文治的一部分。

文化越是豐富的國度,從某一些方麵來說也更能體現出那個國家是不是強大,畢竟隻有國家在不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有發展文化的基礎,若是國家時刻麵臨威脅,乃至於是麵臨壓迫或是即將亡國,誰又有什麼心思去朝著享樂的方向思考呢?

別談什麼有宋一朝麵臨北方西夏和契丹的威脅也能發展出那麼繁榮的文化。有宋一朝自“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間除了邊境小磨擦之外根本就沒有爆發國戰級別的戰爭,西夏那邊雖然有威脅卻也能夠抵禦,其實是保持相對的平穩社會。

當然,事情都有兩麵化,既是一旦某個國家或是民族遭遇到最危險的時刻,文化上的發展也會出現井噴期,不過這種情況下所誕生出來的文化基本是帶有強烈的悲憤色彩。

呂哲治下目前的文化十分特殊,這從行走在街上的民眾打扮和一些行為上就能看得出來。

漢國有義務兵製,隻要是年齡和體格符合,每年的夏季和冬季都需要進行訓練,造成的是民眾有著一種軍隊性質的習慣,一旦是人多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形成一種幾人列隊而走的姿態,至於是多少人就要看那個小圈子有多少人數了。

因為尚武的關係,也是因為義務兵製和戰事多發的關係,漢國有資格佩戴兵器的人基本上是會隨身攜帶兵器,若是沒有下達什麼樣的行政命令臨時約束,像是文人的佩劍和悍勇壯士的帶刀就成為一個普遍行為。

當然了,南陵城內平時並不禁止攜帶兵器傍身,今天卻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可攜帶兵器傍身的行政條文早早已經頒布,居住在南陵城的居民沒有誰會和律法過不去,自然是不會明知不能攜帶兵器偏偏帶著。而從各處縣鄉趕來南陵的那些人,他們在進城的時候兵器被城門尉帶人進行暫時性的收繳保管,屬於自己的物品會貼上字條證明所屬,等待出城的時候再去領取。

“那可是祖上傳下來的寶劍啊,希望不要被損壞才好。”

“哈?祖上的寶劍,那就是全麵落後的青銅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