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怎麼可能(上)(1 / 3)

秦軍騎兵是在被追逐的情況下進行迂回,要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調轉馬頭的戰術動作,轉向過程中一定會被胡人騎兵從中間切斷,那個時候情勢必將變得極為不利。

戰馬在高速的馳騁中想要掉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四蹄踏動的速度越快頻率越高,那麼迂回轉彎起來幅度就越大,若是迂回的角度小了不說可能發生戰馬失去平衡失蹄側翻,騎兵與騎兵之間發生互相碰撞的概率也將無限提升。

追逐秦軍的那些胡人看到秦軍騎兵敢在被追逐的時候進行迂回掉頭,他們或是會在一愣神之後猜測秦軍騎兵是藝高人膽大還是犯傻,然後爆發出嘲弄般的大笑,笑完嘴巴裏吆喝的“喲嗬——喲嗬——”也更起勁了。

進行掉頭戰術機動的秦軍騎兵接下來的動作卻是讓追逐的胡人騎兵笑不出來了,大概二千左右的秦軍騎兵並不是在做純粹的掉頭,是在馳騁中分為了左右兩隊,成為一個回旋狀的雙箭頭,這樣一樣秦軍的整體布局就成了三千左右還在繼續向前,兩邊各自一千左右的秦軍騎兵則是向後。

“不是單純的掉頭接戰,是遊弋於兩翼,這樣一來胡人騎兵繼續追逐就會被左右兩翼的秦軍包夾!”張蒼在為章邯的應變能力叫好。

秦軍騎兵擺下了陣仗,輪到胡人那邊該有什麼應對了。

胡人的應對是什麼?他們的直接行動是在奔馳中分裂成了兩撥人馬,衝鋒途中很刻意地保持與進行迂回的秦軍之間的距離,隨後馬背上的胡人騎兵拿出了弓箭。

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方在吹響號角,或者是雙方都在吹響號角?一陣陣“嗚嗚嗚——”的號角聲響徹,於號角聲中胡人騎兵還在繼續向前,秦軍那邊卻是還沒有完成迂回戰術機動。

一個千人規模的騎兵隊到底是多大呢?一匹戰馬的身長是二米五左右,騎兵與騎兵之間在馳騁的時候也要空出至少三米左右的間隔,哪怕是每個隊列是橫向五十騎兵豎向為二十縱列,那麼占地的麵積又該是多少?

說實話,一千名騎兵的跨度真的很難計算,因為那是隨著變向在一直發生改變,像是迂回中的兩支秦軍騎兵的隊伍就在扭動中不斷變形。

若是從高空中向下鳥瞰,兩支秦軍騎兵的隊伍整體形狀已經快要成為一個“S”形狀,而追逐他們的胡人騎兵正用非常快的速度分成兩隊各自直插那“S”形的中間。

雙方在互相接近到一百五十米左右距離的時候,秦軍那邊還沒有完成轉向機動,一聲急促的號角響過後秦軍隊列中發射出零散的箭矢,等待胡人騎兵靠近到秦軍一百米左右的距離也發出號角隨後開始射箭。

華夏文明的騎弓射程是要比遊牧民族的角弓射程長出大概五十米左右,不過相對來說角弓所使用的力道遠要輕於騎弓,在發射頻率上因為角弓不需要多大的力道更是快上許多,因此發生交鋒的四個隊伍所能看見的是胡人騎兵那邊箭矢的密度和發射頻率遠要超過秦軍。

失去了追逐的敵兵,章邯率軍橫向機動看到的是己方的騎兵被壓著打,那是因為己方騎兵掉頭戰術動作還沒有完成,整個隊列無法發揮出類似於海戰時“T”字頭射擊角度優勢,隊形的劣勢自然是要被壓著打。

章邯發現己方的兩個千人隊陷入劣勢並沒有慌亂地率軍馳援,他反而是率軍脫離足夠的距離之後下令騎兵更換馬匹,另外也將蹶張弩和其餘增加負重的東西丟棄,全軍盡量變得輕便。

秦軍這邊開局不利,漢軍那邊也即將站上舞台。

漢軍的遊騎兵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一支適合大兵團作戰的兵種,他們無論是從裝備還是日常的訓練都是比較傾向於小隊作戰,不過事情碰上了又能怎麼樣,隻能先抵近,然後就該到了各級軍官運用從軍事學院學來的知識極力而為的時刻了。

緩慢加速的二千漢軍遊騎兵行軍途中聽到了來自後方的警示信號,處於隊伍中間的張連下意識就看一眼後方,卻是看到張蒼命人發射的五顆紅色信號彈,那麼一刹那心中就“嘎噠”一聲有種莫名的緊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