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必要的展現強大(3 / 3)

具裝重騎不但是騎士著裝重甲,連帶戰馬也配置馬鎧,一整個看去就是一個金屬堡壘,秦軍將校們發現漢軍的具裝重騎隻是裝備了騎槍、長柄斬馬刀、長方形塔盾三種,其餘如戰劍、弓、弩並沒有進行列裝。

“呃?是、是啊,本身就是專門用於衝陣的兵種,裝備那些就夠了。”

秦軍也組建了自己的重騎兵,不過甲胄款式和裝備上與漢軍完全不同,秦軍的重騎兵甲胄是改良於徒步的步重鎧款式,戰馬的鎧甲則是鱗片型,也就是主流的縫製甲片型鎧甲,武器方麵借鑒於漢軍騎兵列裝長矛、戰劍、騎弩、騎弓。

說句實在話,重騎兵沒有什麼靈活性,指的不單純是重騎兵因為人和裝備重量太過沉重,騎士因為一身甲胄在戰馬上的靈活性也有限,讓重騎兵裝備騎弩或許還有點用處,但是裝備騎弓則會變成一種拖累。而騎弩很多時候也沒什麼用,畢竟就算是能發射騎弩,以重騎兵那麼多的受限又要發射騎弩又要進入衝陣肉搏準備階段,忙得過來嗎?

關於重騎兵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也不知道秦軍發現了沒有?在參觀完漢軍騎兵之後,司馬欣提議過去看看秦軍的騎兵。

漢軍那麼大方讓參觀,秦軍這邊能拒絕嗎?蒙恬爽朗地答應下來。

秦軍的騎兵顯然是沒有進行細化,騎兵的裝備上也趨於簡單的階段,無非就是裝備騎戰用的長兵器長矛、短兵器戰劍、遠程兵器弓和弩。

對於弩的研究和利用秦軍顯然是要比漢軍這邊領先,秦弩的改革是在吞滅韓國之後,秦國的弩開始呈現多樣化和強勢化。

韓國可是有“勁韓”之稱的戰國,“勁韓”的“勁”指的就是在遠程殺傷兵器上的成就,用這麼一個“勁”字精髓,人口和疆域都趨於弱小的韓國自建國之後才逐漸成為七大戰國之一。

秦軍中有一種弩叫作勁弩,射程可達四百五十米以上,哪怕是到了現在因為呂哲強勢崛起產生諸多新的軍事器械,勁弩都還是射程最遠的兵器,最令人驚訝的是此勁弩還不是需要腳踩蹬的蹶張弩,而是一種單純依靠臂力張開弩弦的弩。

身穿黑衣黑甲的秦軍騎兵裝備的弩並不多,不是秦國沒有研究出連射騎弩,是秦軍似乎更加信賴騎兵的騎射技藝。

相對來說吧,連射騎弩的射程太短確實是一個硬傷,使用長柄騎弓射箭最遠卻是可以達到一百五十米左右。

“他們使用的是硬木的長矛……”

老天!硬木的長矛啊,騎兵刺中目標可是會帶來龐大的阻力,要是在刺中的時候沒有及時地鬆掉長矛,就等著因為龐大的阻力自己被撞得掉落下馬吧!

漢軍的長矛材質是取自棟樹,那是一種非常脆的木材,發生阻力的時候會自行地崩裂碎掉,那麼騎兵就不必精神緊繃著隨時在發生碰撞的時候鬆掉兵器。

秦軍還沒有發現騎戰用長矛材質的秘密,也不知道是因為秦軍自騎兵組建起來還沒有經過實戰,還是秦軍沒有找到可用於騎戰用長矛木杆的材料?

“不應該吧?棟樹在北方並不是稀有樹中,西北那邊尤其多。”

“我們應該進行提醒嗎?”

“這……”

最終的發現上報到司馬欣這裏,他仔細地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提醒,畢竟兩軍現在是友軍了,沒人希望在針對胡人作戰時秦軍騎兵因為這樣的瑕絲出現重大損失,秦軍損失漢國這邊並不心疼,擔憂的是因為突然的狀況影響到戰局發展。

蒙恬得到來自司馬欣的述說後似乎是愣了,反應過來之後忙不及地感謝。

司馬欣卻是從蒙恬的反應上發現一點細節,秦軍應該是知道長矛的缺點的吧?不過司馬欣並沒有點破。

漢軍表現得大方是在向秦軍展現實力,用強大的一麵來表現自己的強大,那麼誰又能說秦軍展現出來的姿態不是在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