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戰的時候,上身部位並不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其實來自視野盲區的下身部位才是最容易因為觀察不及時受傷的位置,在中原地區和塞外征戰中漢軍騎兵已經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因此也才針對性地研究關於騎兵下身的防護。
“一個騎兵身上的兵器需要那麼多嗎?”
秦軍的將校們看到的是什麼?是除了有一身完善的防禦甲胄之外還有一張圓形盾,漢軍的突騎兵還不止裝備一件兵器,長兵器是接近二丈(四米四)的矛,短兵器是將近八尺(一米八)的一種長柄單刃劍(斬馬刀),甚至是其腰間還有一柄彎形約三尺的劍(類武士刀)。如果秦軍那些將校沒有看錯,騎兵戰馬的右側脖頸邊上,那個皮囊裏的家夥似乎是一具弩?但是又懸著一把騎弓是要鬧哪樣?戰馬另一側脖頸懸掛的羽箭裝具也顯得特殊,是一種皮夾用細繩一排排固定住的箭矢,不是傳統的一壺又一壺散裝模式的箭矢。
“戰馬的麵部裝備有甲具,戰馬的前頸配置皮製防具,戰馬的前****也帶有盾牌,”司馬欣此刻的臉上是驕傲的,他笑著說:“一名突騎兵不算平時訓練消耗掉的錢財和糧秣,一身裝備的價值差不多是六十鎰金。”
當前階段的金其實就是銅,黃金還沒有真正成為貨幣,一鎰金差不多是四十個秦製半兩錢,畢竟一鎰金就是二十兩重,而半兩錢就真的是重半兩。
那一刻,不知道多少秦軍將校們直接是長大嘴巴一臉錯愕,裝備一個突騎兵不算訓練成本就花了兩千四百個半兩錢,有多少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都不一定能掙兩千四百個半兩錢,漢軍一個突騎兵的裝備就價值那麼多。
他們不知道漢國有多少突騎兵,心中隻剩下驚駭與感歎,也許每個人都在腦子裏思考:“漢國真的是富裕到這種份上了嗎?”
在場的漢軍軍官們都看到秦軍將校那精彩的表情,他們才不會告訴秦軍將校並不是每個漢國騎兵軍團都是這種配置,像是最先成軍的第一騎兵軍團、第五騎兵軍團、第九騎兵軍團早早出戰,三個最先參戰的騎兵軍團並沒有這麼豪華,也就隻有這一支從禁軍序列調動到國防軍序列的第十三騎兵軍團才最先進行全麵武裝,留在南陵的第十四騎兵軍團也還沒有裝備上。
關於遊騎兵和散騎兵在裝備上就遠沒有突騎兵那麼豪華了,遊騎兵和散騎兵的甲胄是皮甲,戰馬上也不存在防具,兵器上並沒有裝備長矛,隻裝備了歸屬於短兵器的長柄斬馬刀和彎形刀,遠程殺傷兵器配置了騎弩和騎弓。
沒有秦軍將校去問為什麼會有那麼明顯的區別,突騎兵是用來衝陣用途的輕騎,遊騎兵和散騎兵光聽命名就知道是遊走性質的兵種,但是當秦軍將校們看到漢軍的具裝重騎之後就有些茫然了。
“突騎兵具有衝陣的用途,那麼不是與重騎兵的效果重疊了嗎?”
“這個啊……說起來有點複雜。”
具裝重騎看上去遠要比突騎兵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漢軍的具裝重騎穿的甲胄已經與當代的款式完全不同,上古先秦時期的甲胄一般都是各種形狀的甲片來縫製或是紮製,漢軍的具裝重騎身上的甲胄則是使用融鑄製,大部分都是無縫隙類型,甲具的金屬麵積相對大,胸前兩片會在陽光下反射光芒的胸甲更是令人看了覺得快被閃瞎雙眼。
“王上將這一款甲胄取名為明光鎧,是一種使用最新的融鑄技術的新型產品,關節部位和腰部加入了相應的鍛折技術保證身軀靈活性,內置皮革也相當多。”
甲胄肯定是需要用到皮革的嘛,但是漢國工業技術一直在不斷革新,已經不是單純講究必要的係合需要,開始走向追求舒適度和保暖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