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哲真的會放棄進行到一半的塞外戰爭?”蒙毅也在感到恐懼:“我們研究過,一切跡象一直表明漢王哲將草原諸胡視為最大威脅……不!是漢王哲將一切自認為是異族的族群都視為死敵,也一直是在進行這樣的輿論宣傳。漢王哲一再表示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漢國投入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展開針對異族的戰爭,放棄或是停滯下來漢國的各個階層會接受?”
蒙恬並沒有回答,一路上也就成了蒙毅在喋喋不休,一直是接近鹹陽宮的時候才說了三個字:“子非魚。”
鹹陽宮自然就是扶蘇居住的地方,蒙恬出現在宮城城門的時候直接讓城門尉懵了,那個時候若是注意觀察會發現城門尉下意識看向遠方,似乎是在尋找有沒有大軍埋伏?
沒有王命突然歸回對於統兵大將曆來就是大忌,城門尉沒發現想象中尾隨蒙恬身後的大軍並沒有放鬆下來,慌慌張張地派人前去向秦王扶蘇稟告,並且無論是蒙毅在城門下怎麼發火都不敢打開城門。
“王上現在是大王,不再是公子了。”蒙恬一句話讓蒙毅像是中了定身咒。
沒有多久,城門上出現了內史騰的身影,內史騰詢問蒙恬突然回到鹹陽的目的,一陣對答之後城門才算是開了一個空隙,是隻能容納一人入內的空隙。
城門空隙太小自然是無法讓馬車通行,蒙恬和蒙毅隻有放棄車馬入內。
下了城樓的內史騰看到蒙恬的第一句話就說:“征北將軍,沒有王命私自歸回是大罪。”
“臣知罪,”蒙恬表現出了足夠的謙卑之後又說:“實在是十萬火急,不得不親自謁見王上。”,然後又將路上對蒙毅述說漢軍動向的話重複一遍。
“王上已經知曉,正要派人請回將軍。”內史騰正色說道。
內史騰是不是在說什麼鬼話對於蒙恬已經不重要了,倒是一旁的蒙毅臉色變得非常奇怪。
蒙毅至今還是內謀的身份,中樞有什麼動作都有權了解,然而漢軍的動靜是從兄長口中得知,大王有什麼打算卻是被排除在知情人之外。
由內史騰帶路,他們行進的方向是因北陵營殿群,那裏自始皇帝開始就是君王召集眾臣議事聽政的所在。
一路上內史騰給蒙恬介紹了不少事情,很多都是蒙毅所不得知的,其中就包括扶蘇已經正式派人前往南陵,正式接受呂哲提出合並成為“帝國”的前提下商討一些細節。
蒙恬對此似乎不感到驚訝?他對於內史騰的一句話卻是感到難受,內史騰的那句話是“不知道將軍以後是中央之臣,還是領主之臣?”。
所謂的“中央之臣”當然是呂哲的臣子,分封領主製度下的“臣下之臣,非君之臣”卻是臣也能夠有自己的封臣,那是在試探蒙恬會不會繼續效忠於扶蘇。
在感到難受的同時,蒙恬也抓住了一個重點,應該是呂哲已經對於帝國的製度體係展開了說明,選擇了帝國未來的行政製度。
既然是叫宮殿群,那當然就是占地範圍非常龐大的一個所在,其地形除了一座又一座宮殿之外還少不了類似於甬道的存在。這種存在是兩邊築起高牆,隻留下一輛車駕能夠行走的寬度空間。
蒙恬目光所能及之處能看見戒備深嚴的郎中衛士,一直是抵達議政殿,邁上台階頂端,然後按照禮儀上繳兵器,他一直都沒有做什麼表態。這種態度也讓內史騰逐漸對他表現得疏遠,也讓旁邊的蒙毅表情變得更為複雜。
殿門旁邊的置放架上已經橫握著眾多的佩劍,表明殿內已經有非常多文武眾臣。
蒙恬耳邊聽著殿門開啟的“吱呀”聲,目光掃視一下表情僵硬的蒙毅,麵部表情呈現一種很複雜的表情,像是解脫又像是失望。
“手掌重兵終究還是注定得不到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