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君王表現出優待的一麵隻是做戲,實際上暗地裏是在進行最徹底的打壓,隻要時機一到就進行最完整的清除。王翦歸隱之後的王氏無論表麵上再怎麼風光,實際上卻是處在一種極為危險的境地,期間就發生過始皇帝嫁女王氏一族然後尋找理由誅殺的事情。其實認真來說,蒙氏一族的崛起也是趙氏贏姓為了遏製王氏一族的需要。
趙氏贏姓對王氏一族的針對並不是一種見效快的壓迫,使用的是水磨工夫,也是希望將影響減低到最小,畢竟王氏一族在統一之戰中立下的功勞真的太大了。
來自統治者的針對會令人渾身戰栗,坐立不安什麼都是小事,時時刻刻都要生活在恐懼之中,沒得選擇之下又無法反抗隻能接受最終的不幸,有選擇的餘地之後沒有多少人會甘願引頸就戮。
若說王賁的背叛是事出有因,那麼徐岩的背叛就讓扶蘇感到驚訝,確確實實是隻有驚訝,而不是百思不得其解。
徐氏一族在秦國一直是一種平穩發展的趨勢,沒有建立過太大的功勞也不曾犯過什麼錯誤,會變成現如今的局麵或許隻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秦國急速地衰敗,虛弱到無力提供數十萬大軍所需的糧秣。
糧食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是一支軍隊存在以及穩定的根本,如果無法穩定地提供一支軍隊的糧秣,軍隊崩潰還算是小事,很多得不到糧秣補給的軍隊甚至會在某些野心家的鼓動下進行暴亂,成為一支有組織的叛軍。
曆史上軍隊缺乏糧秣從而成為叛軍的例子太多了,凡是掌權者無不知曉一支缺乏糧秣軍隊的危害,秦中樞當然也清楚那點,為了避免更大的危害隻有任憑呂哲進行滲透。
漢王哲在一連串的輸送糧秣期間收買了太多中原軍團的骨幹,又有早期投奔漢王哲麾下的秦將的例子在,不管徐岩是反對還是同意都無法改變駐紮於三川郡秦軍投向漢王哲的發生,又因為漢王哲是秦地出身的關係,大批量秦軍在趙氏贏姓衰弱後進行投奔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扶蘇是不知道原本的曆史會發生什麼,要是他知道秦地的秦人演變成誰來就投靠誰,甚至連進入秦地一路燒殺搶掠的放火狂人都願意投靠,就該慶幸現在的秦人隻是冷眼旁觀,至少沒有站到對手的那邊反過來攻殺秦國。
秦人對趙氏贏姓失望,扶蘇能夠從方方麵麵來了解這一實情,作為名分上秦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說出口,甚至要極力地掩蓋事實,結果就造成了現如今的局麵,一幫宗親根本就看不清局勢,還做著短時間內大秦能夠再次複興美夢。
要是再有幾十年的時間,大秦或許能夠再次複興,但是很顯然沒有時間了,扶蘇是等到一幫宗親吵鬧完了才出聲。
“秦境內的漢軍第七混編軍團在向漢境移動,第三混編軍團和第八混編軍團從太原郡方向朝上郡逼近……”扶蘇的語氣依然聽不出有什麼情緒波動:“中原軍團正在接受漢王哲的改編,已經有第十二、十三、十四的軍團番號。另外,漢境也在編製新的軍團,是從第十五到第二十軍團的番號。同時,原先南征的二十萬漢軍也在進行輪調。”
漢軍的一個軍團有五萬戰兵的編製,每個軍團會根據執行任務的不同配置數量不等的輔兵。輔兵製度是秦國率先執行,他們應該清楚漢軍每個軍團序列下的輔兵其實是一種戰場預備役人員,通常損失掉的戰兵就是從輔兵中挑選補充,所以也就意味著二十個正式番號的軍團配屬的那些輔兵也能隨時被編製為新的軍團。
“那麼……不算數量龐大的二線部隊,以及義務兵製下沒有被挖掘出來的兵源,漢王哲隻要有足夠的糧秣和軍械,並沒有缺乏士兵的困擾?”
那一刻,很多人聽得心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