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防範未然(1 / 3)

對於一個正處於上升期並且是開拓期的國家來說,人口永遠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什麼都依靠人力的時代更是如此。

華夷有別的大前提下,能夠化胡為漢自然是最好,可是通常需要時間來進行消化,並且化胡為漢也要有一個數量限製,要不然歸化的胡人比真正的漢人多出數倍,那就是漢人被胡化的可能性居多。

不可能吸納過多歸化胡的前提下,又極度缺乏勞動力,奴役異族成了必然的選擇,不但是諸夏這樣,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相同的情況。

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強國,不管是已經滅亡了或是還存在的,絕大多數的強國的崛起基本都是用另外一個民族的血肉鑄成自己的輝煌。

羅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們原先的本族人口也就幾百萬,卻是奴役著一兩千萬的異族,羅馬人隻是負責征戰和開拓,國內的工程基本上就是使用異族在建設。不止是工程方麵,羅馬人對奴隸的使用是方方麵麵,開創了一個強盛的帝國,並且使這個帝國一直強盛了兩千兩百多年(從公元前七五三年到公元一四五三年)。

羅馬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後麵還有更多的國家本身的強盛是建立在剝削異族上麵,比如日不落帝國。前有西班牙人,後有英國人,英國佬更是以本身將近三千萬的人口統治著全球四分之一的陸地,連帶統治疆域的人口也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

一個民族(國家)想發展起來,就算是本身占據著最好的地皮,可僅是依靠內部的循環,強盛也會有限,甚至那種強盛十分脆弱,要是一不小心沒注意到外部有誰崛起,等待那個強敵來侵襲,自身的強大極可能像是泡沫那樣被一撮就破。

諸夏的強大一開始還懂得向外剝削與開拓,可是越到後麵就越失去進取心……

遙遠的先祖尚且知道隻有幹挺了敵人,將敵人的財富變成自己的財富,將敵人變成自己的奴仆,或是幹脆將敵人與自己進行融合,才能保證一直強大下去。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諸夏就失去了對外部世界探索的欲望,沉浸在自己思想構建起來的強大裏麵,不斷的內部輪回也就成為必然,甚至是隻有等待異族入侵並且被滅亡,才被動地拓展疆域……還是那種將先前入侵自己的異族地盤“光複”的模式,隻有極少數懷有雄心壯誌的帝王才稍微向外開拓了那麼一點點。

“我們需要人,我們需要土地。”劉彥從來都沒有掩蓋過這種野心:“在我們這一代,能做的事情有許多。”

當前的時代並不是諸夏最好的時代,曾經有很多階段隻要諸夏願意將目光看向外麵,都能夠輕易地開拓一大片的疆域,但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沒有邁出那一步。

劉彥所處的時間點可以說是諸夏最糟糕的時代,漢人曆經浩劫人口十不存二,各地隨處可見的廢墟,幾乎能被破壞的基本被破壞。

徐正就說:“正因如此,大漢才需要更多的人口。”

什麼都依賴人力的時代,沒有足夠的人口別想幹出一點什麼大事,哪怕是認為應該暫停戰爭的文官集團也無法反駁徐正的話。甚至可以說,隻要向外征戰的軍方能夠一直向國內輸送奴隸,文官集團還得咬牙支持軍方的對外開拓。

“自元朔六年起,大漢已經向外獲得一百七十九萬奴隸……”桑虞低聲對紀昌說:“除對有功將士的必要賞賜之餘,大部被用於國家基建。”

基建這個詞並不是到現代才有,法家的李悝就是一個極度支持基建先賢,他認為沒有什麼是基建解決不了的事情,要是沒有解決問題肯定是基建的規模不夠大。

李悝說的基建可不是為帝王蓋宮殿或建造林苑,是民間的基礎建設,可以是道路,但更喜歡進行灌溉係統的建設。對灌溉係統進行建設普遍能夠得到百姓的支持,那是百姓知道灌溉係統的建設對他們有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