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之年大啟國家工程就是另一項有效舉措。畢竟國家工程是提供吃喝,非徭役群體還有工錢。
國家出錢雇傭勞動力絕不是始於現如今的漢國,其實早在上古先秦時代就已經很流行,隻是大多規模不大,不是個例之下也就沒有得到史官的著重記載。
說來也是,一件無比稀鬆平常的事情為什麼要慎重其事的宣揚?隻有難得發生的事,尤其是為了鼓勵別人去效仿的好事,才會被大肆的宣傳。由此可見越是宣揚要有什麼精神,那種精神肯定就越缺少。
“自然可以多多授予土地。”徐正就冷笑了:“無償獲取是在敗壞民心,不如多多向外發動戰事?”
桑虞立刻捂住額頭,後麵就是一副魂遊天外的模樣,是不打算多說什麼了。
“災年來臨向外用兵……”紀昌卻是不得不說:“太尉若能保證對外可獲取糧食,有何不可?”
徐正是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開口說什麼。
漢軍向外的戰役出發點是為了獲取糧食,攻打笈多王朝沒有入意料中順利,將近一年過去還停留下海戰爭鋒方麵,卻是因為進軍笈多王朝與相當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阿三洋的那一次大戰之後,平蠻校尉部俘虜了相當多的笈多貴族,那些貴族願意用金子來贖回自己的小命和自由。
桓溫主持之下,放歸戰俘的做業是做得相當順利,隻是希望用糧食而不是金子的要求並沒有得到笈多王朝的同意,搞到後麵放歸戰俘的事情中止了下來。
看得出笈多王朝也不傻,他們都決心與漢國交戰,肯定不樂意漢軍能夠就近獲得糧秣,寧願多付些金子也不願意付出一顆糧食。
無法從笈多王朝那裏獲得糧食,漢國隻能是另開渠道。
目前漢國的船隻已經抵達波斯和埃及,不但得到羅馬與薩珊的允許從官方購糧,也能向民間采購。從兩國獲得的糧食不斷“傳”回本土,比較大額的交易有兩批,雖說沒有多麼緩解缺糧的狀態,可是能從國外穩定獲取糧食就是一道定心丸。
埃及從很久以前就是一處糧倉,那是古埃及人耗費近千年努力的結果。
古埃及的農業技術相當不錯,再來是埃及那塊地區對於農耕也是得天獨厚,擁有多條縱橫的水係,再修上完善的灌溉係統,可不就成了良好的產糧區?
羅馬人仰仗埃及的糧食已經數百年,埃及也從來沒有讓羅馬人失望過,經由地中海從埃及運往羅馬各個行省的運糧船隊一年四季不絕,總量超過高盧和西班牙提供的數額。
目前的羅馬正陷入分裂,其實埃及地區並不是在君士坦提烏斯這一係手裏,漢國能從埃及購買糧食是君士坦提烏斯與自家兄弟談判後的結果。漢國隻管從埃及采購糧食,至於分裂中的兩個羅馬勢力怎麼去分配利潤是不管的。
波斯薩珊從地緣上離漢國比較近,他們也同意漢國前往采購糧食,可實際上薩珊王朝官方並沒有能夠提供大額糧食賣給漢國。
當前的薩珊王朝實際上並不好過,各地民亂頻繁爆發,薩珊的軍方自己都缺少糧食。幸虧的是波斯人的政治體係很複雜,王朝國庫沒有多少糧食不代表民間沒有,尤其是各個大貴族一點都不缺糧食,王朝中樞沒錢向大貴族購買,可漢國這邊有的是錢。
能夠從羅馬和波斯獲得糧食進口,再有中南半島也一直在供應,真的極大改善漢國的內部環境。
要是漢國像之前曆朝曆代沒有從外麵獲取糧食的渠道,麵對災年能采取的辦法真的不會太多,大概隻能是放任災區自生自滅,等待災區的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再派遣軍隊前往鎮壓。
因為天災而起的戰亂在後麵不是被當局鎮壓,就是當局被來了個改朝換代,山河被打破了再歸於安穩,用時間來撫平傷痛。真的有相當多這樣的例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