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苛政如虎啊,這是!(2 / 3)

“難!太難!”

唉聲歎氣的男子看起來很顯老,可三石隻有二十四歲,不但顯老也長得偏瘦,束發沒有用綸巾,用的是一丫樹杈固定起來。

剛剛完成驅逐胡虜的漢國,之前說到底並不怎麼重視國內建設,國民大體情況上隻是餓不死卻也富不了的狀態。

普通人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會向官府租賃,產出自己可留四成,餘下皆為官府所有。他們要是勤快一些還能打些夏季和冬季的零工,就是因為不識字和沒手藝,再加上是短工的關係,薪水方麵其實真不怎麼樣。

百分之四十的稅額看上去當然很高,但絕不是最過份的,像漢末各諸侯就幹過二稅一的事,到了胡虜統治中原時期漢人甚至都沒有屬於自己的財產,尤其是以羯族統治時期尤甚。在羯族統治中原期間,是用法律明明白白寫著胡人搶漢人無罪。

秦帝國是十稅一,西漢從漢孝文帝之後就是三十稅一。

秦帝國到始皇帝駕崩之後,包括始皇帝在位時期,不說徭役製度其實是已經亂來了,除了十稅一之外還有諸多的苛捐雜稅,尤其是以胡亥在位時期最混亂。

西漢到漢孝景帝時期,除了三十稅一其實也存在苛捐雜稅,尤其是到漢孝武皇帝更是混亂到不行。所謂“先漢永遠三十稅一”隻是在大方向上的太祖國策不變而已。

在漢國沒有自己土地的人租賃官方土地有六成的稅,可是並不存在苛捐雜稅。這點對於平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國家定的稅額是多少,“國稅”之外再變著花樣收錢,就是劉彥定下百稅一也沒半點屁用。

“食有祿,身有裳,足矣。”

三石不是說自己生活有多美好,他所說的“祿”其實就是耕作有產出之後再換成的粗糧,有一身的衣裳能穿,比起漢國建立之前在胡虜統治下的悲慘,已經感到滿足了。

在現如今,北方的主要農作物是粟和麥,粟卻是主要精糧,麥反而是次一等的糧食。粟其實就是小米的一種,脫殼之後顯黃色。麥是等粟收割之後的一種季後補種糧食,與菽作為各色的次等糧。目前沒有將麥加工磨粉的思路,導致麥吃起來真不怎麼樣,是作為粗糧而存在,軍方幹脆是拿來混著豆子喂養戰馬。

許多不明所以的人一聽西漢和東漢的軍隊拿麥子在喂馬,瞬間覺得真是浪費,可就不知道當時的人真吃不慣麥子。殊不知麥子成為主糧,是有了加工磨粉的思路之後。然後是磨麥粉的出現,才有了北方人主要吃麵食的由來。

諸夏文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磨粉的技術,隻不過卻是用來磨各類的豆子,後麵到西漢更是由磨豆粉搞出了豆腐,就是真沒想磨點別的。

漢國現在自然是有了將麥子磨粉的思路,還是劉彥給提的醒,麥子因為磨粉的出現早就不是粗糧,相反是隨著麵食和饅頭的出現變成主糧,可是一時半會的思維依然是改不過來,民間的北方都以種麥為了主,卻依然會稱作粗糧。

參與長安建設的人,不管是來自於徭役還是被雇傭,身上都至少有遮體的衣物,大多是身穿官府屢次發放的統一服裝。官府之所以會一再發放衣服,還不是胡虜統治中原期間留下的麻煩,那個時候胡人怎麼樣就先不提了,絕大多數的漢人壓根就連一件衣服都沒有,他們並不是暴露狂,是生產力被完全破壞之後,不富裕就真買不起布。

官府發放的服裝是一種交領右衽的襜褕,配有束褲。所謂的襜褕其實就是一種長度可比袍子的上身單衣,稱作襜褕隻是一種款式,材料可以有很多種。

劉彥取國號為“漢”,服裝方麵也是在去掉魏晉的色彩,也就是不再有魏晉那種鬆鬆垮垮的特色,恢複到先漢時期相對束身的體係。民間尚且是在去“晉化”,軍隊更是在做全麵的改革,也就有了作戰服、禮服、休閑服的區別,這個也是被認為優待軍方的一個方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