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該怎麼征服阿三(2 / 3)

對於諸夏文明來講,被俘本身就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無論是因為什麼而被俘都屬於恥辱,被俘之後哪怕是被放了也要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相當多的文明卻不認為盡力之後投降有什麼不對,被俘之後活著回去還能被當成英雄。

阿三與歐羅巴諸多文明的交流很多,受到了很多歐羅馬文明的影響,比如貴族被俘之後可以交贖金贖回這一方麵。他們之所以會將漢國這邊的貴族安排在王宮,是一開始並沒有想要與漢國交戰,想要依靠漢國被俘的貴族尋求和平渠道。真抱定決心要打之後,阿三雖然還是保證漢國貴族的待遇,可真就別想奢求更多了。

“他們的確是在沿海布置防線。”袁喬有做過情報整理,說道:“除卻克塔克不算,一些區域是屯駐重兵的同時構建工事,已知軍隊數量達到二十萬。”

到了現如今的階段,包括桓溫在內的一眾遠征軍將校已經不是對笈多王朝沒有認知,交戰過程中發現笈多海軍的確是作戰經驗豐富,還知道笈多王朝是該地區的霸主國,對於笈多王朝能夠武裝起百萬人也沒有什麼疑慮。

“他們的賤民與牲畜地位相同。”袁喬的意思是笈多高層沒將國內賤民當人:“阿三的賤民沒有經過什麼軍事化訓練,武裝起來隻是數量多。”

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意思,阿三的賤民還真不被當成人看,他們的社會結構又決定賤民隻有極少部分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絕大多數賤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漢國暫時沒搞清楚阿三的賤民既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該怎麼獲取生活物資,不過僅是知道阿三賤民不被當人看就足夠了,代表笈多王朝真不會在乎死多少賤民,他們要麵對的是無窮無盡被武裝的賤民。

“阿三的精銳是刹帝利軍團。”袁喬多少是研究過阿三的種姓製度,已經搞明白是怎麼回事:“所謂的刹帝利就是武士,相當於我們上古先秦時代的專業武士。”

那麼說也沒有什麼錯誤,諸夏的上古先秦時期就是存在那麼一個階層,就是一輩子不勞動隻鍛煉殺人技巧的武士。他們自己或是先祖建立戰功獲得土地賞賜,會擁有數量不等的奴隸作為勞動力,平時就是一再訓練,被召喚的時候自備武器加入國家軍隊,既是完成兵役,也是建立新的戰功延續家族昌盛。

其餘人因為受限於知識的關係並不知道上古先秦的職業武士是怎麼回事,桓溫和李邁這種大家族出身的人卻是知道,他們得知笈多王朝有那麼一個階層之後,其實是沒少憂慮。

從小開始訓練武技,一輩子不參加勞動隻鍛煉殺人技巧,有足夠資源還會學習“萬人敵”的知識,知道是怎麼回事的人絕對會對這一階層感到忌憚。

話說回來,諸夏文明是從征召平民走上戰場而使武士這一階層消失,可又出現了所謂的將門世家,等於是該階層從未真正的消失,隻是走向更為高端的路線。

武士階層在諸夏文明中變成了將門體係,波斯文明其實也演化成類似於諸夏文明的將門體係,其它許多文明的武士階層卻是一直存在並延續下去,比如阿三文明的刹帝利,又比如羅馬的公民,至於倭人的武士階層也是一直延續下去。

根據桓溫所知,笈多王朝的刹帝利數量非常多,上一次笈多王朝出動四萬軍隊就有數千刹帝利。他是看過笈多的刹帝利在戰場上的表現,親眼見識到那些刹帝利至少是在殺人方麵很擅長,暫時卻沒有看到刹帝利在指揮作戰上麵有什麼建樹。

“除卻王族之外,他們的每一個種姓都有自己的地位和權利。”袁喬解釋了一下種姓製度中的四大等級,很確認地說:“每一個等級除了地位和權利之外,皆是有著自己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