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不可坐井觀天(3 / 3)

呂議可不敢問劉彥為什麼會知道那麼多,聽了羅馬的“三巨頭時代”,也了解了羅馬與帕提亞百多年的戰爭,得知羅馬滅掉帕提亞之後立刻走向衰弱不免感歎,對於“軍官亂政”也有自己的想法。

劉彥所知道的也就隻是一個概括,他對呂議的描述其實是錯誤的,羅馬和帕提亞可不止是打了百年戰爭,認真算起來是斷斷續續足足打了將近三百年,比漢匈的交戰時間還要長。

第一次羅馬與帕提亞的衝突是發生在公元前一世紀七十年代,羅馬這邊是龐培為了追擊殘敵與帕提亞產生衝突,龐培所屬的羅馬軍團與當時弗拉特三世所統治的帕提亞軍隊在亞美尼亞交戰,以羅馬取得小勝而暫時停止戰事。

第二次是克拉蘇的東征,羅馬以七個軍團(約三點五萬人)、四千輕騎兵及四千輕步兵對戰帕提亞軍至少一萬騎兵(包括一千重甲騎兵)。此戰是以克拉蘇戰死,羅馬軍隊被帕提亞軍隊全殲而結束,克拉蘇的腦袋還被帕提亞人灌滿黃金以示譏諷。

後麵羅馬和帕提亞還有著無數次規模大或小的戰爭,雙方其實是互有勝敗,以帕提亞取勝的次數多一些。有著明確的文獻記載,說明羅馬與帕提亞的戰爭就真的是有將近三百年,要是看世界戰爭史,羅馬與帕提亞的戰爭隻是輸給英國和荷蘭那一場耗時三百三十五年的戰爭(長期宣戰狀態)。

話又說回來,要是將匈奴從先秦就開始入侵中原,再到劉淵滅掉西晉,有個說法是漢人與匈奴的戰爭持續了五百年之久?

劉彥大概是能猜到那些羅馬人為什麼要講自己的曆史,無非就是想讓漢國明白羅馬並不是什麼小魚小蝦,相反是要讓漢國知道羅馬是何等偉大的存在。

“他們這樣做,是要讓大漢權衡。”呂議說的是關於結盟對象的事:“要不然……他們不用一再提起滅掉安息帝國的事。”

沒錯了,諸夏對帕提亞的官方命名該是叫安息。

漢國並不是非常與誰結盟,尤其是漢國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將手伸得那麼遠,因此不管對波斯薩珊還是對羅馬一直尋求結盟,漢國壓根就沒想給予什麼正式回應。

“我們不需要加入到他們的戰爭,卻是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方略。”劉彥其實還是同意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的一些觀點,那就是地緣政治上麵的遠近之別:“羅馬人想要購買武器?那就賣給他們,甚至還要讓波斯人也向大漢采購武器。商品方麵除了火器,沒有什麼是大漢不能賣的。”

要是按照遠交近攻的策略,漢國哪怕是要選擇盟友也是羅馬合適,兩者結盟還真的能夠瓜分掉世界島,必要的時候劉彥正要結盟也是選羅馬而不是波斯薩珊,然而目前的漢國根本沒有結盟需求。

發戰爭財什麼的呂議沒有相關概念,劉彥卻是對美利堅怎麼壯大起來有著深刻印象,並且漢國這麼幹也不止是能發戰爭財,羅馬與波斯薩珊打得越是激烈對漢國其實越有好處,漢國暫時是無法擴張那麼遠,卻是能在羅馬與波斯薩珊打出狗腦子的時候先對一些小國下手。

漢國需要擴張,目前多得是無主之地,南邊有著眾多的島嶼,西南是已經開始在經略,北邊的土地(西伯利亞)價值甚至要比中原高,卻並不一定要對同等級別的國家動手。

“臣明白了。”呂議是真的懂了:“不拒絕兩國結盟意願,卻不給於正式回複,利用他們的矛盾為大漢攫取更多的利益。”

劉彥一聽怎麼聽出一種“英倫攪屎棍”的感覺?卻是無比激賞呂議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