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悅該彙報完的說完,他剛離去沒有多久呂議過來。
“經過協商,各國已經同意大漢采購糧食。”呂議覺得自己這個典客是在近期才算有所作為,要麼沒事幹,一有事情就是遠方多國使節團到來:“王上,您看……鴻儒館何時派出人手?”
劉彥對於這件事情自然是很高興,漢國現在最缺莫過於糧食,連征討一國隻為掠奪糧食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各國同意漢人前往本國?”劉彥得到確認卻是忍不住一陣“哈哈”大笑,笑完才說道:“如此甚好!”
漢國是有劉彥畫出來的世界地圖,可是真的很不靠譜,就是他依照自己的記憶畫出一個不知道對錯的輪廓,緯度啥玩意的是別奢望,連帶距離也絕對沒什麼參考性。
劉彥知道羅馬在哪,也知道波斯薩珊是在什麼位置,對於另外那些國家則是一點地理概念都沒有。
再則說了,地圖不是不靠譜嗎?各國同意漢人過去,完全可以進行相關勘探,製作出正兒八經的地圖,也能最大程度了解各國是個什麼情況,真要把事情幹成了,不說是提供漢軍日後的征戰目標,於曆史上也絕對是一個大事件。
“各國從海上而來,大漢也必將是從海上而去。”呂議美滋滋地說:“如此一來,大漢便有了更多的航線,不再需要自行摸索。”
漢國是一個進攻型的國家,劉彥想要的“征服無止境”至少是被中樞大臣所理解並認可,他們經過一再的研究已經明白一點,哪怕是漢國重新控製西域,從陸地一再向西擴張也不會容易到哪去,西域本身就充滿了戈壁和荒漠,西邊更遠的地方卻是有著一大片的沙漠,經由這一次入侵笈多王朝發現了一點,那就是從海上進行進攻遠要比從陸路更加方便。
漢國對南1海的探索已經有五年,還不敢說完全搞明白南1海的海域,甚至是呂宋以南的群島都還沒有探勘完畢。對馬六甲的探勘僅是一年,要不是有進軍阿三地盤搶劫的軍事行動,實際上也不會那麼快進入阿三洋,該是最大程度的摸索之後才展開行動。
航海的容錯率比陸地要低得多,就是到了現在都還有船隻會迷航在南1海,尤其是進入到後世的蘇祿海的海域之後,迷航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導致漢人對該海域的探索十分緩慢,劉彥意料中會很快找到後世澳大利亞的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
“王上。”呂議能夠看得出劉彥非常高興,卻是不明白為了什麼。他還有其它事情彙報:“羅馬來使近期不斷結交大漢官員,向官員述說羅馬的曆史。”
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很憂慮漢國與波斯薩珊越走越近,為了讓漢國多多了解羅馬,不斷自己頻繁邀請認識的漢國官員宴會,還要求其餘羅馬人到處走動宣傳羅馬。
“按照羅馬人所講,他們的曆史追述到中原的商代末期……”呂議顯然是有經過了解,談了一些羅馬人自己講的曆史,那些基本是劉彥多少有些印象的事。他將自己所了解的事情說完,忍不住好奇地問:“那個羅馬的曆史真的有那麼長?”
怎麼說呢?羅馬雖然一直是叫羅馬,可羅馬也是有自己的朝代更替,比如從議會製走向共1和1國,又從共和國走向王朝(各大巨頭),再來就是從王朝(執政官)進入到帝製(奧古斯都),他們的統治者並不是一直由一個家族延續下來,是經過很多次的變更。
要說羅馬的曆史,他們的文明是從公元前九世紀興起,是先曆經王政時代才進入共1和1國時期,也是在共1和1國時期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有了意大利半島這個基本盤才開始走向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道路。
“是真的有那麼長。”劉彥肯定了這一點,他不希望作為典客(相當於外交部長)的呂議顯得無知,講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羅馬曆史,最後麵才說:“任何一個文明都有自己的興起和衰弱,如諸夏一直延續下來的古文明並不多,能延續並一直有一席之地,便是諸夏、羅馬和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