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劉彥想了又想,好像並不能那麼幹,要是真的與波斯薩珊或羅馬結成盟友,至少是在結盟階段一些該進行的盟友義務還是得幹,絕不能不把結盟當回事,更不能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損害國家信用。
很明白的事情,劉彥出現了,改變了中原的曆史進程,同時也讓漢國加入到世界島的博弈之中,作為當世大國之一,該無恥當然不能顧著臉麵,可是需要保證國家信用的時候也不能隻看損耗。
加入到世界島博弈的漢國必須要表現出一個當世大國該有的擔當,維持良好信用對於後麵的博弈有利而無害,尤其是對同樣作為當世大國的波斯薩珊和羅馬更需要維持良好信用,這個遠比隻占一兩次便宜要重要得多!
“結盟之事需得慎重。”劉彥將正在談論貿易的眾臣注意力拉回來,無比嚴肅地說:“眾卿,大漢遠在世界之東,卻可借海路幹涉遠方戰事,無論是波斯薩珊,昂或是羅馬,其實皆在大漢可攻擊範圍之內。”
漢軍都已經在入侵笈多王朝了,既然可以進入阿三洋,再進入後世的阿拉伯海也就是找到帶路黨的事,等於是能夠登陸波斯薩珊本土,也能從亞丁灣入紅海登陸羅馬統治下的埃及,就是不清楚蘇伊士運河存不存在。
好不胡扯的說,蘇伊士運河目前是存在的,隻不過它是連接紅海和尼羅河。
蘇伊士運河最初的挖通是在埃及第十二王朝,也就是公元前二零零零年到公元前一七八六年的埃及人王朝,啟動這一工程的是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Senusret.III,其名字即為“蘇伊士”一詞的來源)。一直到公元前十三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隨後又在托勒密二世(公元前二五零年)時期重新修通,一直到公元六四零年都在還使用。
目前的羅馬人就一直在使用蘇伊士運河從地中海而出,笈多王朝的一些商隊到埃及之後也沒有停頓,是經由蘇伊士運河進入到尼羅河,再走尼羅河進入地中海,到了地中海就能隨意選擇想登陸的羅馬地區。
當然了,漢國沒有一個知道那麼多的,哪怕是劉彥都以為蘇伊士運河需要到十八世紀末才被修成,壓根就不知道埃及人早在公元前二零零零年就已經幹成那麼一件大事。
劉彥說結盟要慎重,幾個重臣一開始是沒有繞過彎來,又不好直接問劉彥,隻能是自己冥思苦想了。
關於國家信用啥的,其實古人並不是沒有相關的概念,隻是中原王朝“大一統”的時間已經有點長,周邊長期又沒有什麼同等實力的國家,哪怕是有也是作為敵人而存在,外交上麵其實是乏善可陳得很。
劉彥能看得出他們真沒搞懂怎麼回事,距離漢國真正能插手中亞乃至於是歐羅巴也是旱災之後再修生養息一段時間的事,主動將話題拉扯到貿易上麵來。
“雖然難以理解,任何一國卻皆是對絲綢無比渴望,他們不但在建康將市麵絲綢采購一空,還商家留下預購約定,更向官府商談大肆采購事宜。”呂議是真的不知道那些歪果仁怎麼對絲綢那麼癡迷,本著歪果仁想要就是一個拳頭產品的想法,說道:“臣以為應當控製絲綢販賣,不可大肆出售。”
劉彥卻是聽懂呂議要說什麼,不是說不能賣,是本著物以稀為貴的真理,少量出售保證絲綢的價格,可不能當作大白菜那樣賤賣。
“各國渴望大漢的商品,他們卻是沒有拿得出手的貨物。大漢目前對黃金的需求並不迫切……”呂議也沒說假話,漢國是有要進行金、銀、銅三進位貨幣改革,但漢國控製的倭列島有穩定且巨量的黃金和白銀可挖:“我們最為迫切是糧食,可借貿易從各國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