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喬卻是被問啞了。
現如今的北匈奴其實有點亂,有首領卻是沒有單於,因為敗於阿蘭人手裏還造成了分裂,一部分是退到了裏海北岸,另一部分是留下與阿蘭人繼續糾纏,隻有各部首領而沒有整體的單於。
再往後的數十年間,北匈奴是分裂再分裂,得是等待到了公元三五零年才短暫的各部團結起來,他們再次與阿蘭人進行較量並取得勝利。這一次戰爭也終於是讓北匈奴再次有了被各部承認的大單於,他就是巴蘭姆伯爾。
巴蘭姆伯爾是在公元三七四年再次發動戰爭,隻不過這一次動手的對象換成了東哥特人。北匈奴人十分輕易就擊敗了東哥特人,使得北匈奴人占領了頓河區域,並迫使東哥特人投奔西哥特人。
再隨後,巴蘭姆伯爾繼續征討西哥特人,兩軍在德涅斯特河區域爆發大戰,也就讓歐羅馬出現了一個奇景,包括哥特人在內的滿足爭先恐後地朝西邊逃亡,他們蜂擁進入多瑙河區域,對當時的羅馬帝國造成很嚴重的衝擊,羅馬人被迫接受了逃亡蠻族的庇護請求,可這幫蠻人並沒有對羅馬人感恩,攪亂了羅馬帝國的歐羅巴部分,為日後北匈奴侵襲羅馬帝國創造了條件。
“波斯人想用這個消息換取大漢與他們進行結盟?”劉彥說到底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北匈奴的仇恨沒有那麼深,需要得到來自臣屬的意見:“你們怎麼看?”
“波斯人看似很了解大漢……”紀昌當然會是被問後的第一個發言者,說道:“他們知道我們與北匈奴隻能存在一個。既然已經知曉北匈奴的動向,若是無所作為……不妥。”
各個文武先後發表意見,無比統一地認為應該幹點什麼,要是知道了北匈奴的存在而沒有什麼動作,好像就是自己死後無顏麵對先祖。
劉彥刹那間就感覺到腦仁有些疼,漢軍是重新踏及西域,隻不過目前是止步於鄯善,距離裏海西岸有數萬裏之遙,就是有心搞北匈奴也是鞭長莫及。
“臣觀看地圖,薩珊北側便是北匈奴棲息的裏海西側,羅馬與北匈奴棲息地是隔海相望。”紀昌顯然也知道現在的漢國並不能拿北匈奴怎麼樣,站在政1治1正確的立場上卻不能什麼都不幹,就說:“兩個國家都能對北匈奴有所行動。”
羅馬正使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和波斯薩珊正使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先後表達了結盟意願,漢國這邊根本就是當他們在開玩笑,沒有明確拒絕的同時也沒有給出什麼回複。
漢國對於與他國結盟的事情,劉彥是一種很無所謂的態度,國家之間因為需要而發生因勢利導的結盟很正常,現如今的漢國就與柔然進入到軍事結盟的階段,那是漢國需要柔然對西高車、東高車、慕容殘部、拓跋殘部有所行動,等待上述國家被滅或是沒有什麼威脅,漢國該滅掉柔然一點都不會猶豫。
劉彥是用現代人的思維的思考並且做事,漢國的重臣則是地地道道的漢家思想,不認為誰又資格成為自己的盟友,他國隻能是作為小弟而存在,而老大後麵再滅掉小弟並不是什麼無恥的事情,相反是帶著小弟過上幸福生活的正義事業,被滅的小弟該感激而不是怨恨。
“所以……”徐正站出來做總結:“不管是薩珊還是羅馬,誰願意對北匈奴動手,誰就有資格來當我們的盟友。”
紀昌點頭,接著話題往下說:“臣以為,大漢與誰結盟並無關係,倒是各國的貿易請求乃是大事。”
說實在點的,他們就真不在乎和誰結盟,結盟之後也並不代表漢國需要加入到不必要的戰爭中去,等於是盟友幹或不幹什麼隻是提出要求而難以幹涉,盟友也別來要求漢國必須幹什麼。
劉彥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屬於高尚人士範圍,與之一幫大臣比起來簡直就是誠實可靠小郎君。他原先還想著要對北匈奴搞事,波斯薩珊或羅馬真的對北匈奴動手,正式結盟之後會在一些事情上配合結盟對象,大臣們卻是隻要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