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帝國到公元八四三年分裂成為三個部分,既西、中、東三個法蘭克王國。一直到公元八七零年經過《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誌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所以啦,後世的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誌第一帝國其實都是日耳曼這個民族的分支。而在現代的法國部分,法蘭克人是與高盧人進行了融合,才有了法國佬與德國佬、意大利佬的真正分離。
在目前羅馬雖然已經形成分裂,可是從名份上依然是屬於羅馬的一個整體,羅馬人並不承認法蘭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依然是當作部落形式來看待,因此羅馬人帶他們過來漢國,他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使節團,是被包含在羅馬使節團之中。
接待各國使節團的鴻儒館實際上也不知道那麼多,他們是按照各自的報名來進行記錄,後世子孫要是翻閱史書,是看到不到法蘭克、勃艮第、阿勒曼尼的相關記錄,皆是被涵蓋在羅馬使節團的記錄當中。
相對於其餘各國,漢國看羅馬人其實是更加順眼,雙方一樣有著黑頭發和黑眼睛,就是五官輪廓上麵存在明顯區分,但其餘各國不但頭發和眼睛的顏色與漢國不一樣,皮膚也是有著明顯區別。
“賽裏斯是一個令人驚歎的國度。”馬裏烏斯.烏格裏說的是建康城的巨大,還有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竟然超過百萬人口:“這是一個曆史底蘊不會輸給我們的國家,他們經過蠻族的入侵之後重新站立起來。他們的天子掃平了北方的蠻族,力圖征服更多的國家,占有更多的土地。”
事實上羅馬使節團已經離開建康,走國道往北的時候是與第一批使節團一樣對道路感到震驚,沿途看到漢人的勞動場景更多是感到新奇。
“賽裏斯入侵笈多對我們造成很大的麻煩。”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對漢國的仇恨,更多的是感覺煩惱:“賽裏斯與笈多的第一次戰爭,賽裏斯取得了勝利,笈多不會善罷甘休。”
羅馬與笈多王朝的海上貿易非常昌盛,貿易的輸出國是笈多王朝,提供奢侈品的同時主要還是鋼、鐵、銅之類的金屬,又會大量出售成品的武器。
在當代,羅馬就是笈多王朝的黃金輸入國,羅馬人四處征服搞來的黃金向外輸出就是集中在笈多王朝身上,那是因為羅馬本身並沒有吸引笈多王朝的商品,等於是一種不平衡貿易,但雙方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漢國將觸手伸到阿三洋,對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襲戰極大幹擾了海上貿易,一直是到第一次漢笈之戰前,實際上還是有笈多的海上商船能夠突防前往羅馬進行貿易,等待第一次漢笈之戰結束才完全終止。
笈多王朝與羅馬的海上貿易停頓也隻是近幾個月的事情,對於羅馬的影響是有,可是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那是之前的交易物資還沒有消耗幹淨,卻是不缺乏明白人感到憂慮。
羅馬的東邊部分並不是羅馬人的老巢,意大利、高盧、西班牙等一些歐羅巴地區才算是羅馬人的老巢,可目前的羅馬雖然在政治名份作為一個整體,當代的奧古斯都命令能夠發揮效果的卻僅是東羅馬(現代土耳其地區),使得與薩珊軍隊交戰的羅馬軍隊真的很需要來自笈多王朝的物資。
要說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率領的使節團來漢國是什麼目的,首要目標就是對漢國與笈多王朝的戰爭進行調停,但他們並沒有自大到認為可以命令漢國或笈多王朝,隻是必須進行嚐試。
在有使節團前來漢國的同時,羅馬其實還有另外一支使節團是前往笈多王朝,一樣是尋求調停。
“事實上以地緣來看,賽裏斯該選擇盟友也是我們。”奧盧斯.賽克斯圖斯.西塞羅已經打探到波斯薩珊想和漢國結成盟友的消息,那是波斯人沒保密,漢國這邊也根本沒當回事,很容易就能打探到相關消息:“我們在最西端,賽裏斯在最東端,波斯人是在中間,一旦我們與賽裏斯達成同盟,可以從兩個方向對波斯進行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