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馬開啟大航海,那是海盜文化盛行下的產物,各條航線上充斥海盜,還一度有了崇尚海盜的文化,卻吸引了普通人對大海的興趣,真就不是依靠官方來搞的大航海。
劉彥當然不允許海盜找國家的麻煩,連帶本國海上船隻也不能被海盜侵襲,但要是自己人去其它國家航線或是臨海當海盜,他還是很樂意看見的。
“民間可以建造自己的船塢,卻是要規範管理。”劉彥覺得這一條要落實,南方就該是一片歡欣鼓舞:“造什麼船隻,下水多少艘,都要進行嚴格記錄。”
回到中樞不久的呂議就雙眼放光,與同樣神情激動的庾翼對視了一眼,兩人就異口同聲道:“製造海船的技術,以何等方式提供?”
說了的,內河船隻與海航船隻的體係存在區別,不但是船底結構,實際上龍骨該怎麼來鋪設都是一個大學問。
內河船隻對龍骨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就是多段拚裝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一切就是因為內河給船隻造成的壓力並不大。
大海卻不是內河那麼一回事,浪花時時刻刻都在考驗一條船隻的龍骨,不講究就等著龍骨斷裂,船也頃刻之間沉入海底。
除開龍骨之外,內河船隻與海航船隻在其餘結構也有區分,比較明顯的就是船底類型。再來是內河和大海所依靠的動能也存在講究,雖然都是依靠風力,可船桅和風帆的布局又是一個大學問。
“自然不能無償。”紀昌是大管家,對於漢國的現狀來說就是窮未必多窮,缺的是物資:“可以技術入股方式,亦可後續物資償還。”
劉彥本來是要搞專利,一想沒有那個大環境,覺得紀昌所提的方式更靠譜一些。
多年來的航海並不是沒有收獲,以前僅是大陸通航渤海、黃海、東海與半島往來,這一階段就是在培養海員和累積經驗,後麵東南以及南方就是在大範圍海航。
南1海對於大海的麵積就是一個洗腳盆,可南1海卻又比大陸與半島之間的海溝大了不少。
南1海北麵是大陸架,南邊卻是數量多到密密麻麻的各種島嶼,僅是漢國目前所掌握的數據,對於小海島和海礁的探勘數量就達到了近百,隻不過大多數都是沒有淡水的島嶼,大海島就是呂宋之類的那種。
漢國已經發現後世菲律賓的眾多島嶼,連帶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等列島也進入視野。
若說發現島嶼是關於土地的發現,有著附屬的各種資源,對於寒流的發現就真的是大發現。
地球有寒流和暖流的流動區域,在海航上就關乎到季風的形成,機械動力技術形成之前的航海,手段依靠的就是季風。雖說每年的季風也就那樣,導致海上遠航一年也就能有個來回,沒趕上季風還得等下一年,可對季風的發現真的很重要。
“有人發現滿是香料的島嶼,有人上島之後發現輕易能撿到的黃金,有人……”庾翼滿滿都是振奮地提了很多例子,最後總結:“大海就是一座寶庫,還是無主的寶庫。”
不止是香料、黃金、名貴木材之類的陸地資源,海洋還有豐富的海鮮產品,目前漢國就在東海、渤海、黃海大肆進行漁業,連捕殺鯨魚的事情都在幹,就是當前保鮮手段缺乏,海產的大部分產品也就是惠及沿海,很難保鮮運往內陸,內陸要吃海產基本就是各種加工的鹹魚、魚幹啥的。
“還是有主的。”紀昌認為這一次聚會談及了很多振奮的事情,可不光商討軍方入侵阿三的可行性,好消息太多也就心情不錯:“各處島嶼之上有野人,就是不經打。”
一陣“哈哈”大笑也就被發出,紀昌並沒有說錯,各處島嶼之上是有人,那些野人基本茹毛飲血階段,有些連石器時代都沒有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