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優拿疆域圖去找劉彥本身就是與眾同僚商議過的事情,之前是做了很多的史料查閱,更沒少進行溝通,不可能不知道州成為真正的行政區是在什麼曆史背景之下。
東漢末年之所以州變成真正的行政區,是經過黃巾之亂,中央的權威是下降到曆史的穀底。州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恰恰就是後麵各諸侯並立的主因。
“臣以為,可以將州的轄地縮小一些,劃分出更多的州。”桑虞的建議是建立在避免出現某個州實力過強的前提。他見劉彥依然專注聽著,就繼續說:“或可兩三個郡設一個州?”
劉彥很滿意眾臣的態度,為了避免地方實力過於膨脹,行政區肯定是不能太大,該是在合理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小。
事實上到南北朝時期州的範圍就一直減小,會這樣當然是中央憂慮州的範圍過大形成不穩,於宋(劉裕)和魏(北魏)南北對峙的時候,當時南北合計起來就增加到將近六十個州。到南北朝末期,州更是達到了誇張的三百多個,實際上這個時候的一州之地都沒有先漢的一郡之地大。
“要不,就廢除掉州?”徐正見所有人看過來,大大咧咧地說:“直接恢複到秦時的郡縣二級製,不就得了。”
那一刻,蔡優和桑虞直接用手捂住額頭,庾翼等人是麵麵相覷,劉彥則是依然麵無表情。
別說,到了楊廣統治大隋時期,州還真的就被廢除,又恢複到秦帝國的郡縣二級製了。
“看我做什麼?”徐正理所當然地說:“先漢末期設立州,搞了個州牧各自擁兵自重,才有了後麵的諸侯割據和亂戰。殺來殺去最後中原成了胡虜的牧場,不廢棄留著再重現諸侯亂戰的局麵啊!”
這一刻,就是有再多的話誰也說不出來,州的轄地太大,還真的是實打實的隱患。
劉彥倒是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軍政分離,但實際上依然是治標不治本。他甚至都知道無論行政區怎麼劃分,隻要統治者搞得天怒人怨,怎麼劃分行政區都無法避免野心之輩增強自己的實力,體製就是最大限度防止出現那種情況罷了。
現在搞軍政分離?那是真的在搞文武分家,以後從文就隻是從文,該從武就一頭陷在從武之上,再有和平的時間久了,勢必是武將的地位一再降低,免不了就是兩宋和有明一朝的那種局麵,文官肆意爬到武將頭上拉屎撒尿,那可別怪武將不賣力,甚至是國戰爭先恐後投降敵國。
想要最大限度的中央集權,真真就不需要“州”這一個行政單位,真正意義上恢複秦帝國的郡縣二級製的確是一個好選擇,前提是有足夠多的行政人員。
看各朝各代,真的就是秦帝國對國家基層的掌控力最高,但也僅限於忠心於中央的行政人員足夠,後麵滅掉六國,大批的六國人員為官,他們一旦對中央沒什麼歸屬,哪怕是郡縣二級製也是玩不轉了。
所以了,劉彥該選擇的是什麼樣的行政區體係能夠最大程度減少風險,可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官員和百姓不和中樞離心離德。
【後麵的朝代先後將州的範圍不斷縮小,甚至是出現廢除州這一級的事,這樣做肯定是有道理的】劉彥一邊看著徐正以一對多的互懟,一邊想著:【廢除州這一個行政級別既然有道理,那就廢除掉。】
真實而言,劉彥還是比較習慣現代的行政區劃分,但他知道每個時代都有適用於自己的製度,隻能是用無數先人吃過的虧來當教訓,真不能生搬硬套,要不然他對現代軍製最習慣,怎麼就沒直接搬過來。
後麵眾臣的爭論有了結論,那就是取消掉州這一個行政級別,可又陷入該不該恢複秦帝國的郡縣二級製的爭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