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這樣很好(3 / 3)

劉彥就邀請庾翼上了王輦,隊伍才算重新動了起來。

現如今沒有太多的娛樂項目,劉彥對歌舞什麼的也就那樣,出去圍獵隻是覺得有些悶想要散散心。臨時要出去散散心,一出後宮就被庾翼給堵了,後麵得知消息的人,覺得自己份量足夠的也相續過來,結果王輦剛出宮城劉彥就看到一群大臣攜家帶口等著。

路上庾翼沒有去談防止旱災的事情,是以一個了解南方的臣子身份,向劉彥介紹南方哪些地方的開發程度,未來可以向中原輸送多少糧食。因為入侵印度支那是庾氏首倡,他少不得是該承諾未來幾年那些家族會給國家弄到多少糧食。談印度支那,是他深思熟慮給添加進去,算是在給南方各家族的安全找份保險。

桑虞是前來宮城門外的人之一,不但他來了,妻子以及嫡係子嗣也都帶了過來,他後麵被劉彥招上王輦,一看該在的竟然都在,不該在的崔幸也在。

崔幸就是崔婉的生父,也就是國朝的國丈。要是在先漢的時代,國丈至少就是一個侯爵,到了某個時期大將軍也成了外戚一族必定會當的官。不過嘛,劉彥建立的漢國非軍功不得封侯,崔幸隻有一個國丈的身份,既沒有侯爵也沒有官職。

也幸虧是王輦足夠大,容納下十多人還不顯得擁擠,此事的話題是發生旱災之後的賑災措施。

庾翼是代表自己那一係大包大攬一部分賑災用的糧食,不算是國朝該有的糧稅,隻能算是國家發生災害時的捐贈。

國家發生災害,又或者是國家要向外用兵,國內各大家族向朝廷捐獻財帛和糧食在先漢是舊例,開這個頭的人就是劉徹,後麵才成為慣例,但也隻是在西漢,到了劉秀再建東漢之後就沒這事了。

劉徹那麼幹,是和匈奴打得太凶了,文景二帝的積蓄給耗費光了,搞鹽鐵專治也是撐不住軍費,後麵更是搞了賣爵,著實沒辦法隻能是向諸侯國伸手,諸侯國伸完手就該輪到勳貴,後麵更是幹脆讓百姓義捐。所謂的“窮兵黷武”風頭就是這麼來的,自然還有西漢全國的戶口減半(大部分其實是逃亡,不是死於戰爭)。

現如今的漢國也搞過捐獻,就是上一次要徹底擊敗石羯趙國缺少糧食,由紀昌帶頭捐獻的事,算是將西漢的“傳統”給延續了下來。

這一次庾翼“帶節奏”,是他臨時的靈機一動,想的是劉彥將印度支那搞成了各家族撒歡的樂園,怎麼也得回饋一波,證明劉彥沒有養出一幫白眼狼出來。

劉彥倒是沒有想的那麼複雜,對庾翼的“帶節奏”是一種欣慰的態度,後麵各個人等也是一波捐獻,他就不能不多想了。

“唔?”劉彥聽到桑虞談起滅燕之戰,起先還在奇怪桑虞什麼時候對軍事突然感興趣,後麵聽到曲沃等各族就立刻明了:“燕地之北,確實還有大片平原,那裏土地為黑,極為肥沃。”

東北平原是華夏的四大平原之一,同時也是華夏最大的平原,其餘的三個大平原是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關中平原。

因為曆朝曆代沒有突破燕地進入東北平原的關係,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關中平原其實都是先後得到開發,比如先秦之所以能橫掃八方六合就是仰仗關中平原的糧食,東晉小朝廷不缺糧食是仰仗長江中下遊平原,先秦齊國稱霸是仰仗華北平原的糧食產出。

那些先後經過開發的平原,有些是地質在長年累月的耕種中耗費太大的土力,有些則是灌溉係統被戰火全麵破壞,不管怎麼說土質肯定是比不上“處1女地”的東北平原。

劉彥那一刻其實是樂了,本來就有心推動民間自主進入東北平原,還沒有行動起來卻發現眾人的目光已經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