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槍我們也有繳獲,發現的確就是如此。從外觀上來說不好辨別,但是仔細聽其聲音,還是能聽出來的。
由於日軍有大量的十一式,九六式輕機槍正在服役,全軍替換成本太大,九九式輕機槍製造的不多,隻是相互夾雜的使用。
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幸事吧!”
九九式輕機槍比捷克式都好用?迷龍心裏頭一下就活泛起來了,舉手說道:“師座,能不能把這槍借來練練,以後繳獲了也能直接拿來用嘛!”
迷龍之心,全團皆知。
坐在他旁邊的人紛紛朝他投來了鄙夷的目光,想要就直說。
借?迷龍是屬貔貅的,有進無出。當這些人誰不知道啊!
“軍械調配以後再說。”周景一句話堵上了迷龍的口,繼續講起了日軍步槍。
日軍的步槍最常見的當然是三八式步槍,因為有個大大的防塵蓋,所以人們都喜歡稱其為38大蓋兒。
這款槍的性能比較好,彈道穩定,精度高,而且後坐力小,子彈6.5毫米口徑,重量輕就意味著能攜帶更多,對於日軍來說很重要,那意味著持續作戰時間加強了。
至於說威力不足的問題,說的是在一二百米的近距離,圓頭子彈打中人體很容易穿透過去。
其實日軍也有解決辦法,一種是土辦法,用銼刀銼彈頭或者刻上劃痕,就成了達姆彈。(據說tg也用過)
這樣處理的子彈,在射入人體後會因為重心不穩與外表的因素進行翻滾,變形,碎裂。
翻滾的時候回造成彈道空腔,加大殺傷力(可以理解為打中後瞬間口徑變大)以及讓彈片很難被取出。
但是,這樣做也會讓子彈,因為氣動變化和重心不穩而影響彈道,造成射擊不準確以及穿透能力降低。
於是日軍在戰爭中期開發出了尖頭彈,彌補了殺傷力的不足。
而且據盟軍記載,日軍38式步槍還有兩種製式炸子:燃爆彈及汞爆彈。
前者與普通彈一樣,隻是在彈頭根部有個紅環,簡稱紅彈。
汞爆彈不同,其彈頭無尖,是平台形狀,根部有個紫環,簡稱紫彈。
美國人曾做過實驗,紫彈在任何距離上打中1/8高強度鋁合金板,可炸出一個直徑三厘米的大洞。
紅彈打中後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強的燃燒力。戰鬥中被這樣的子彈打中後死狀極慘,活下來也是100%致殘。
這兩種子彈很少有人願意提及,大概是不願意回憶吧!
槍是好槍,用的人怎麼樣?
這就要說日軍的一些訓練方法了,周景點了要麻的名,他對這方麵最感興趣,學的也最好。
要麻被點到名還有些羞澀,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說話,還真有點不習慣。
他的雙手偷偷的握成了拳頭,似乎要憑著這股力量來克製緊張:“其實這還是師座跟我們講過的。
日軍除了常規的訓練方式,還有一些非常規的訓練方式。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槍長瞄,這個我們偵察連也在練,發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戰士們持槍更穩了,射擊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還有打夜間100迷外香火頭,這應對的是夜戰,經過這樣訓練後,就可以根據敵人開槍時槍口的槍焰,進行瞄準射擊。
避彈奔跑及針對避彈奔跑的射擊方法,狙擊與反狙擊術,突發情況下防守與反擊等。
總體來說有七八種,師座說經過這樣的訓練,基本達到了一等射手的標準。
而我們偵查連就在進行這樣的訓練,發現的確有了很大的提高,個個都能稱得上神槍手。現在,我就敢放出話來,在同等情況下我們打普通的步兵連,1打2不成問題。”
前麵的聽著聽著還挺有道理,眾人都覺得學到東西了。既了解了敵人的能耐,也了解了如何掌握這些能耐。
可要麻最後這一句話,可就得罪人了。除了偵察連的軍官,其他的軍官聽了皆不是滋味兒。
什麼意思?
你偵察連就是親娘養的,能耐大。我們步兵連的就是後娘養的,這麼讓人瞧不起啊!
迷龍這暴脾氣,不顧曾經吃一鍋豬肉燴酸菜的友誼,蹭的一下就站起來了:
“要麻,你給老子說清楚,什麼叫做你們能1打2?合著你們偵察連厲害,我們步兵連不行?
你們偵察連拿著全團最好的裝備,挑全團最好的兵。但那又能怎樣,那不是你能口出狂言的依據。
別人怕你,我們一營不怕。有本事咱們拉出去比一比,我倒要看看你的偵察連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